混合型颈椎病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案
江某,男,76岁,退休干部。
初诊(2008年8月25日):主诉:颈项反复强痛半年,持续眩晕3月。既往长期伏案工作,退休后亦忙于写作。素有“高血压”15年,自服降压药控制。半年前无诱因出现颈项反复强痛,旋转受限,久坐加重,动则稍缓;3月前见头昏不清,视物昏花,劳后加重,无恶心呕吐、耳鸣,颈项活动时头晕不增,曾在多家医院接受中西医治疗未果。故到我院就诊并收治入院。入院时头晕目眩,行走加重,行走时自感不稳,颈项强痛,顾盼不能,无恶心呕吐,颈项运动时头晕亦不加重,伴神疲乏力,腰酸膝软,口苦,小便微黄,眠可。查:精神不振,面红颊赤,舌暗红,苔白,脉弦长有力。Bp130/70mmHg,心率85次/分。项肌紧张,C3/4/5棘间及旁开1.5cm压痛(++),压顶试验(+),体位眩晕试验(-),巴氏征、克氏征、霍夫曼征(-)。CT: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CR:颈椎屈度变直,颈椎椎体普遍增生,以C5、6椎为重。西医诊断:1、混合型颈椎病;2、腔隙性脑梗塞。中医诊断:眩晕。辨证:血虚肝旺,筋脉失养;瘀血内阻,脑户失养。拟以养血平肝,活血开窍。采用中医综合治疗。针灸:1、泻行间,补肾俞,平补平泻百会,电针风池-颈百劳;2、泻太冲,补太溪,刺太阳,电针密波刺激颈5、6夹脊穴。每日一次,交替使用。推拿以疏筋解痉手法放松颈项肌肉,卧位牵引旋转法调整颈椎顺应性。每日一次。嘱:近期避免久坐伏案,戒烟酒,清淡饮食。
二诊(2008年9月9日):患者诉头晕目眩、颈项强痛较前缓解40%,仍在晨起运动后头晕,精神状态明显改善,但眼眶周围胀痛,目巢微肿,饮食偏少,口渴口苦,饮后不解,夜尿频,量少色黄。舌淡苔白腻,舌边齿痕明显;脉滑略数,左关脉略显无力,右关脉略显弦大。考虑肝阳偏亢,横克脾土,水湿不化,是见诸症。拟以清肝泻热,健脾化湿,佐活血通络法治之。针刺:1、泻阳辅,补足三里,平补平泻鱼腰、百会;电针风池-颈百劳;2、悬灸脾俞、胃俞、关元、气海、足三里各5分钟;电针密波刺激颈5、6夹脊穴。每日一次,交替使用。推拿以疏筋解痉手法为主,辅以摩腹法。日一次。嘱:适当加强颈项、双上肢功能锻炼。
三诊(2008年9月17日):诉眩晕现象基本消失,偶感前额、眼眶闷胀,颈项左旋时略感轻微酸胀。查:舌淡红,太薄白,脉平和有力。颈项肌肉柔软,按之无痛。续以健脾舒肝、养血通络法调治。除前针灸、推拿外,加以内服颈舒汤加减。
葛根18g、桂枝9g、白术15g、茯苓15g、党参12g、白芍12g、当归6g、丹参9g、萸肉15g、陈皮6g。三剂,日一剂。
四诊(2008年9月19日):患者诸证消除,痊愈出院。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眩晕一症常见病因有前庭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脑血管疾病、高血压,以及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颈椎病所引起的眩晕多数呈发作性,随颈项活动而出现眩晕加重或减轻,而该病例虽有颈项疼痛现象,但头晕症状与颈项活动并无明确关联;其虽有高血压、腔隙性脑梗塞病史,但平素血压控制稳定,故该例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导致眩晕的发生。
本例年老肝肾亏虚,平素长期伏案工作,颈项筋骨劳损而瘀血内生,瘀阻血络,清窍失养则见头昏不清,故在《张氏医通》有云“脉中有死血,作痛作眩”。肝血不足,筋失柔养则项强不利,目失血养则视物昏花。肝血不足,肝阳上亢则头晕加重,故有“诸风吊眩,皆属于肝”之说。本例眩晕一证先从“肝虚”、“瘀血”论治有效。然老年人脾胃多虚,且肝木偏旺易克脾土,故在治疗中出现目巢微肿、饮食减少、舌边齿痕、右关弦大等症。按《金匮》所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拟以健脾泻肝、健脾舒肝、养血柔肝法治疗使脾胃得以健运,肝血得以充足,肝阳得以平息,故获效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