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医案 > 正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医案 > 正文

面瘫案(周围性面瘫)

发布人:郭剑华名中医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5/4/13 浏览量:

 

面瘫案周围性面瘫

任某,女,26岁,经济业务人员。

初诊(20091026日)患者因“右侧口眼歪斜5天”前来就诊。诉5天前晨起风吹后出现右侧口眼歪斜,漱口时右侧口角漏水,吃饭时食物塞于右颊部,并感觉右耳根部轻微疼痛。曾在重医附二院检查诊断为“面神经麻痹”,给予甲钴胺、强的松片等药物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今日经人介绍来我处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可,右侧面部肌肉僵硬,右侧口角歪向健侧,右侧额纹消失,右眼睑不能闭合,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不能做皱眉、闭眼、鼓腮、吹气等动作,右侧面部时有痉挛,舌红苔白,脉细紧。诊断为:周围性面瘫(风邪中络)。治疗给予针刺右侧颊车、地仓、下关、阳白、太阳、四白,双侧风池、牵正、合谷,采用捻转泻法,得气后配合电针治疗仪疏密波刺激,每次20分钟,日1次;内服牵正散加减,以“祛风通络、化痰止痉”,药用:白附子6、僵蚕10、全虫粉6、丹参12、当归尾12、防风12、葛根15、钩藤12、白芍12、炙甘草6,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

二诊(20091029日)患者诉右侧口眼歪斜明显改善,漱口时右侧口角漏水及吃饭时食物塞于右颊部等现象消失,右耳根部疼痛及右侧面部痉挛症状消失,做皱眉、闭眼、鼓腮、吹气等动作明显改善,但右眼睑不能完全闭合。治疗针刺取穴及治法同前,继续牵正散加减,药用:白附子6、僵蚕10、全虫粉6、丹参12、当归尾12、地龙10、蜈蚣2条、黄芪20,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并配合梅花针叩刺下关、颊车、地仓、阳白、太阳、牵正,中度刺激,以局部皮肤发红、见少许血点为度。

三诊(2009112日)患者复诊体征消失,面部功能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周围性面瘫属中医“口眼歪斜”、“口僻”、“口”范畴,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者多见,发病急速,为单纯性的一侧面颊肌肉弛缓,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内经》:“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本病多由络脉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面部阳明、少阳、太阳手足三阳经脉,气血阻滞,经筋失于濡养,肌肉弛缓不收所致。针刺选用手足三阳在头面部的穴位及邻近穴位治疗,其主要以手足阳明经为主,因为阳明经多气多血,为三阳之长,地仓为足阳明经穴,并为手足阳明、任脉、阳蹻脉四脉之会;颊车为足阳明经脉脉气所发,治疗以此二穴为主,对于病程较长者时可以采取透刺此两穴的方法,效果较佳;针刺风池、阳白、合谷等穴,并配合皮肤针叩刺,具有祛风散寒、通络解痉、引邪外出的作用。相关研究证明,通过针刺以上诸穴,可以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减轻面部组织水肿,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配合内服中药牵正散加减,则可以达到祛风解痉、化痰通络之功,针药并用,药证相合,取效快速。

临床中还应叮嘱患者避风寒、忌凉水漱口、洗脸,注意生活起居,忌食生冷辛辣食物,调理情志,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加强面部肌肉锻炼,如:皱眉、抬额、闭眼、鼓腮、吹口哨等,还可以用患侧嚼口香糖,这样有利于恢复面神经功能及面部肌肉的功能,防止肌肉进一步瘫痪、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