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医案 > 正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医案 > 正文

项痹案

发布人:郭剑华名中医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5/4/13 浏览量:

 

项痹案神经根型颈椎病

周某某、女性、35岁、教师。

初诊(201014日)患者因“颈痛伴右肩胛骨内侧缘疼痛1月余,加重3天”前来我科就诊并收治入院。患者入院诉颈项强痛伴见右肩胛骨内侧缘疼痛明显,尤以颈部前屈及右转时为甚,颈项转动不便,睡眠一般,饮食及大小便可。颈椎MRI检查(重庆市一院,2009-12-30MR号:77126):颈椎曲度异常,颈4-5,颈5-6轻度向后突出。查体:神志清楚,五官端正,营养一般,精神可,形体中等,步入病房。颈项肌肉紧张,转动欠灵活,颈3-7椎间隙右侧缘均有不同程度压痛(+),尤以颈4-55-6椎间隙右侧旁开1.0cm处压痛为甚,未引起右上肢明显放射痛,右侧肩胛骨内侧压痛明显,右侧肩胛岗上、下窝处压痛,右上肢无明显压痛,叩顶试验(±),右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入院中医诊断:项痹(筋脉劳损,风寒痹阻证);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疗给予针刺风池、颈椎夹脊穴、阿是穴、右侧肩井、天宗、肩贞,采用捻转泻法,配合电针密波刺激,每次20分钟;针刺右侧中渚、后溪穴,采用捻转泻法,强刺激10秒钟,不留针;温针灸大椎穴2壮,日1次。予以舒筋解痉类手法放松颈肩部肌肉,再施以坐位旋提手法,日1次;颈椎牵引6公斤,每次20分钟,日1次;颈部贴敷活血消炎膏,日1次;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50毫升加注射用七叶皂苷钠20毫克,日1次。

二诊(201017日)患者诉颈痛伴右肩胛骨内侧缘疼痛较前减轻,颈项活动较前改善,停止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50毫升加注射用七叶皂苷钠20毫克,其余治疗方法同前,并嘱其注意休息,避风寒,勿久坐伏案。

三诊(2010114日)患者诉颈痛消失,颈部转动恢复正常,右肩胛骨内侧缘轻微酸胀疼痛,停止颈椎牵引及中药外敷,治疗予以针刺风池、颈椎夹脊穴、右侧肩井、天宗,采用平补平泻法,配合电针疏密波刺激,每次20分钟;温针灸大椎穴2壮,日1次;予以舒筋解痉类手法放松颈肩部肌肉,日1次。嘱其加强颈肩部适宜功能锻炼。

四诊(2010119日)患者诉临床症状消失,病情痊愈出院。嘱其坚持颈肩部适宜功能锻炼。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神经根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长期低头工作或工作时经常向某一方向转动的人。中医学为“项痹”。本案患者青年女性,长期从事久坐伏案工作,又因受凉而加重,长期久坐伏案致颈部筋脉劳损,瘀血内生,经脉瘀阻,不通则痛;又因受凉,风寒外侵,筋脉痹阻,气血不畅,故而诱发颈痛伴右肩胛疼痛等症状。我采用老师长期临床中总结出的治疗颈椎病的综合治疗优化方案进行治疗,可达到舒筋通络、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临床疗效满意。通过电针配合温针可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现代研究证实针灸具有改善软组织的血液循环,消除炎性介质,抑制伤害性信息的传导,缓解肌痉挛,减轻或消除炎症、水肿的作用。通过针与灸并用,充分发挥针刺与艾灸的双重作用,在刺激穴位、调激经气的同时,还可使热力透达病变深部,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寒止痛的作用,而且灸疗产生的温热通过刺激皮肤感受器,激发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代谢和营养血管神经,对软组织起活血通络、松解粘连,减少水肿渗出,促进组织和神经水肿及无菌性炎症物质的消散吸收,消除对神经的不良刺激。同时配合舒筋解痉类手法和颈椎坐位旋提手法可调整脊柱顺应性,松解肌痉挛;改变增生物、突出物与周围组织的位置,减轻或解除压迫;矫正小关节错位及滑膜嵌顿;松解粘连,促进炎症水肿的吸收;并达到镇痛及提高组织痛阈的作用。外敷活血消炎膏及静脉滴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具有扩张血管、减少血小板及红细胞凝聚、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消除炎性反应和周围组织的充血肿胀、促进新陈代谢和加速致痛物质的吸收,有利于骨关节、软组织、神经的恢复,从而达到活血通络止痛的效果。颈椎牵引能加宽椎间隙,并通过后纵韧带和纤维环产生的张应力,对突出物产生向椎间隙推挤的作用,促使突出物还纳或变形;使增生物改变与受压迫或刺激的组织的位置,从而减轻其对周围软组织、血管、神经的压迫作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郭老师要求在进行手法治疗时,首先应让患者处于较舒适的体位,要诱导患者心情和肢体处于完全放松或比较放松的境界。在临床中十分反感重手法推拿,重手法推拿不但容易损伤椎旁软组织,加重炎症的发生;同时在未放松的情况下盲目地操作颈椎的牵拉、旋转、推扳等手法,容易造成横突上的肌肉附丽点撕裂伤,环枢椎半脱位,甚至造成颈髓损伤。并且不主张采用持续性牵引,长时间的牵引和超负荷的牵引力极易造成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弹力疲劳,不利于病情恢复。在临床中发现有30%的患者并不适应牵引治疗,老师认为对接受颈椎牵引的患者,牵引重量应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

老师还特别强调在临床中要了解患者的体质、心理、职业、生活环境等,并从中摸索出个体差异,从而制定出治疗法则,然后巧妙的施用不同的手法,方能直达病所,让患者在舒适有度的治疗中得以康复。尤其对于患病日久的患者,因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肝肾亏损,在治疗时要多采用轻手法轻刺激,方能体现出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