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痹案(神经根型颈椎病)
崔某某、女性、44岁、安全保卫人员。
初诊(2009年9月16日)患者因“颈项强痛伴左上肢后侧胀痛麻木3月余”前来就诊并收治入院。患者诉3+月前因失枕而致颈项强痛,转动不灵活,尤以颈部后仰时疼痛为明显,伴见双肩胛骨内侧缘疼痛,遂到社区医院作针灸、推拿等治疗后症状无缓解,病情反而较前有所加重,出现左上肢后侧胀痛、麻木,以右小手指外侧缘麻木为主,行走时可见右上肢麻木,上下楼梯时较明显;患者在九龙坡区第一人民医院就诊作颈椎MRI检查示:颈3/4、4/5椎间盘突出,以颈4/5椎间盘明显,对应节段颈髓受压。建议其行手术治疗,但患者不愿手术治疗。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颈项肌肉较紧张,转动欠灵活,颈3-6椎棘间隙及其两侧旁开1.0cm处均有压痛,未见明显放射痛,双肩部内侧缘轻微压痛,右上肢无明显压痛,左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叩顶试验(±)。舌淡苔白腻舌中部约黄,脉滑。复查颈椎MRI(市急救中心,2009-09-16,MR号:8663):颈3-4椎间盘突出(中央型),伴椎管中度狭窄;颈4-5椎间盘突出(左侧后型),伴水平椎管中度狭窄、脊髓左前缘受压;颈5-6、颈6-7椎间盘轻度突出;颈5椎体许莫氏结节;颈4椎体轻度不稳;颈椎体骨质增生。入院中医诊断:项痹(寒湿夹瘀);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椎管狭窄症;颈4椎体不稳。
入院治疗以“散寒除湿,化瘀通络”为治法。给予针刺风池、颈部阿是穴、左肩井、天宗、肩贞、肩髃、曲池、合谷,采用捻转泻法,配合电针密波刺激,每次20分钟;针刺左侧中渚、后溪穴,采用捻转泻法,强刺激10秒钟,不留针;温针灸大椎穴2壮,日1次。颈椎舒筋解痉类手法放松颈肩部肌肉,再施以仰卧手牵旋转手法,日1次;颈部贴敷活血消炎膏,日1次;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50毫升加香丹注射液20毫升,日一次;静脉滴注甘露醇250毫升、日一次。
二诊(2009年9月21日)患者诉左上肢后侧胀痛、麻木症状消失,主要以颈项强痛为主,尤以颈部后仰时疼痛为明显,并伴见口干不欲饮,小便黄,治疗给予颈舒汤加减内服,药用:葛根18克、当归12克、桂枝12克、黄芪20克、炒白术15克、白芍20克、茯苓12克、狗脊15克、全蝎6克、炙甘草9克、羌活12克、黄柏12克、防己12克、苍术12克。水煎取汁分三次服,日一剂。停止输液,其余方法同前治疗。嘱其注意休息,避风寒,勿久坐伏案。
三诊(2009年9月25日)患者诉症状仍以颈项强痛为主,但程度较前减轻,今日继续给予颈舒汤加减内服,在上方基础上去防己,加丹参12克以增强活血散瘀之力,水煎取汁分三次服,日一剂。其余方法同前。嘱其注意休息,勿久坐伏案,避风寒,加强颈肩部适宜功能锻炼。
四诊(2009年9月30日)患者诉颈项强痛较前明显减轻,口干,小便黄症状约有改善,但感胁肋部胀闷不舒,此为肝气不舒之征象,在上方基础上加柴胡12克、香附12克以疏肝理气;并配合针刺内关、期门、太冲穴以增强疏肝理气通络之功;嘱其加强颈肩部适宜功能锻炼,避风寒。
五诊(009年10月20日)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临床基本痊愈出院。嘱其坚持颈肩部功能锻炼。随访半年平时偶感颈项酸痛不适,余未诉特殊不适。
按:神经根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的“项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长期低头工作或工作时经常向某一方向转动的人。我采用郭老师长期临床中总结自主创新的颈椎病中医综合治疗优化方案,临床取得满意疗效。颈舒汤是郭老师的经验方,方中药物组成有《伤寒论》的桂枝加葛根汤去姜枣以解肌舒筋;苓桂术甘汤以健脾化湿、温化痰饮;芍药甘草汤以柔肝舒筋、缓急止痛;《内外伤辨感论》的当归补血汤以补气生血;加以狗脊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加以全虫以收剔经络、活血祛瘀;临床随症加减可以达到祛风寒、化痰湿、补气血、益肝肾、活瘀血、通经络之功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颈舒汤中黄芪、当归、全虫、狗脊可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桂枝、茯苓、白术可降血脂、增加动脉弹性;葛根、白芍、甘草可缓解血管及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等。在活血化瘀药中加入祛风散寒除湿化痰药,对炎症反应表现的毛细血管渗透性亢进、组织液渗出、局部肿胀均有显著的效果。电针配合温针作用机理在于温经通络、调和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现代研究证实针灸具有改善软组织的血液循环,消除炎性介质,抑制伤害性信息的传导,缓解肌痉挛,减轻或消除炎症、水肿的作用。同时配合推拿、仰卧手牵旋转手法可调整脊柱顺应性,松解肌痉挛;改变增生物、突出物与周围组织的位置,减轻或解除压迫;矫正小关节错位及滑膜嵌顿;松解粘连,促进炎症水肿的吸收;并达到镇痛及提高组织痛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