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痹案(混合型颈椎病)
周某某、女、51岁、橡胶和塑料制品生产退休人员。
初诊(2008年2月28日)患者因“颈项强痛伴头晕间断发作10余年,加重伴左肩胛部胀痛2周”前来我院门诊就诊,并以"混合型颈椎病"收入我科住院治疗。患者诉平素体质较弱,易患感冒。于10+年前因受凉后出现颈项强痛不适伴见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曾到市三院就诊,并经颈椎X片检查后诊断为"颈椎退行性改变",但未予以特殊治疗。后经自行休息后缓解。但平时每因受凉或劳累就出现颈项强痛及头晕等症状,自行口服药物(具体用药不详)后减轻。2周前患者因学开车及家务过于劳累,加之受凉而致颈项强痛加重,并出现左肩胛部内侧缘胀痛,由于可以忍受患者未予以重视。近日患者病情呈渐进性加重,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尤以左肩胛部胀痛为甚,上举左上肢后稍有缓解,放下后加重。先后到加州医院及重医附一院作颈椎X片和MRI检查诊断为"颈椎病",并建议手术治疗。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面色苍白,精神欠佳,表情痛苦。颈项肌肉紧张,转动不便,颈3-7椎体棘突左侧压痛,尤以颈5-6椎棘间隙及其左侧旁开1.0cm处压痛为甚,左肩胛骨内侧缘压痛明显,左侧肩胛岗上、下窝处压痛,左侧肩胛骨外侧缘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左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舌淡苔白,脉细涩。颈椎MRI检查示(重医附一院,20082-2-27,片号:49495)颈椎退变:生理曲度变直,轻度反向,C4-7骨质增生,C3-4、C4-5、C5-6、C6-7椎间盘膨出,C5-6、C6-7椎间盘向后方突出伴变性。中医诊断:项痹病(气虚血瘀,外挟风寒);西医诊断:混合型颈椎病。
根据“标本兼治”的原则,治以“祛风散寒、补气活血、舒筋通络”。针刺风池、风府,采用捻转泻法;针刺颈部阿是穴,针尖指向病所采用捻转泻法,使针感向左肩胛部放射为宜;针刺肩井、天宗、肩髃,采用捻转泻法,得气后使针感向左上肢放射为佳,并配合电针密波刺激20分钟,以增强和维持针感。针刺百会、足三里,采用补法为主,并配合温针灸2壮,日1次。推拿主要采用拿揉、滚推、点按、推分法等舒筋解痉类手法放松颈肩部及肩胛部肌肉,再施以仰卧手牵旋转法以调整颈椎小关节位置及顺应性。嘱其卧床休息,避风寒。
二诊(2008年3月7日)患者诉颈项强痛及左肩胛部疼痛较前减轻,头晕症状基本消失。继续以上方法治疗,并嘱其加强颈肩部适宜功能锻炼,每日早晚各一次。
三诊(2008年3月15日)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痊愈出院,嘱其坚持颈肩部适宜功能锻炼。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按:本案患者属于混合型颈椎病,既具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痛、颈部肌肉僵硬、活动受限,以及左肩胛部胀痛等症状,又有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头晕。属于中医学“痹症”、“头晕”范畴。《灵枢·经脉》云:“膀胱足太阳脉上额交巅,直入络脑,别下项。其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即所谓正头痛也。”又云:“上气不足,目为之眩。”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颈酸眩冒。本案患者素体较弱,为气血不足之体质,加之颈痛、头晕反复发作,迁延数载,而致髓海不足,又由于劳累加之风寒邪气客于颈肩骨节之间,而致疼痛难当之痛痹。治疗则当“标本兼治”,一则祛风散寒、舒筋通络意在蠲痹,二则调和营卫旨在补气。针刺风池、风府穴,采用泻法意在祛风散寒、蠲痹止痛。盖头痛总不越乎风寒虚三者,而风池、风府二穴为治风之要穴。《素问·骨空论》:“大风颈项痛,刺风府。”两穴均善治头痛、头晕、颈项急、不得顾、目眩之疾,可以缓解“眩晕而痛,俯仰转侧不利”的症状。配合循经针刺阿是穴、肩井、天宗、肩髃等穴位,并配合电针密波刺激,则可达祛风邪、利颈项、通经络的作用。针刺百会、足三里,采用补法并配合温针灸则可以补益气血,升提阳气,缓解头晕症状。推拿采用拿揉、滚推、点按、推分等舒筋解痉类手法能放松颈肩部及肩胛部肌肉,可以解除患处压痛,疏通闭塞之络脉,再施以仰卧手牵旋转法可以使颈椎间隙拉宽,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可减轻肩胛及上肢疼痛症状。并嘱患者配合适宜的颈肩部功能锻炼,可以达到巩固疗效和预防复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