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部伤筋案(右肱骨外上髁炎)
姜某,男性,43岁,农民工。
初诊(2008年11月6日)患者因“右肘部外侧缘疼痛20天”前来就诊。主诉因提重物手部用力不当,发生右肘部外侧缘疼痛20天,作前臂旋转和端物动作时疼痛加重。查体:右肘部未见明显肿胀,肱骨外上髁处压痛明显,前臂伸肌群紧张试验及抗阻试验阳性,X线片检查右肘部未见异常。中医诊断:右肘部伤筋(气滞血瘀);西医诊断:右肱骨外上髁炎。治疗选用30号1.5寸无菌性针灸针,在常规消毒后,针刺压痛点(即阿是穴),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有酸胀感后在针柄上套上一段约1厘米长的艾条,点燃施灸,每次灸2-4柱;同时针刺以压痛点为中心的前后左右旁开约1寸的四穴,针尖朝向中心,采用捻转泻法,配合电针治疗仪密波刺激,每次20分钟,每日一次。
二诊(2008年11月10日)患者诉右肘部外侧缘疼痛较前明显减轻,作前臂旋转和端物动作时无明显疼痛,但局部压痛仍存在,续前法,并局部外贴院内制剂活血贴膏、日一次。
三诊(2008年11月13日)患者诉右肘部外侧缘疼痛消失,活动恢复正常,嘱其右上肢勿用重力,勿手提重物。随访三月未复发。
按:本案患者因提重物时用力不当使前臂伸肌起点受到牵拉刺激致肌腱、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并卡压伸肌总腱起始部的微血管神经束,使局部组织产生粘连、肥厚等变异。郭老师在临床主张温针灸的广泛使用,采用针刺与艾灸相结合,其目的就是针对“不通则痛”,使经络通畅而不痛。通过针与灸并用,充分发挥针刺与艾灸的双重作用,在刺激穴位、调激经气的同时,还可使热力透达病变深部,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寒止痛的目的,而且灸疗产生的温热通过刺激皮肤感受器,激发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代谢和营养血管神经,对软组织起活血通络、松解粘连,减少水肿渗出,促进组织和神经水肿及无菌性炎症物质的消散吸收,消除对神经的不良刺激,使疼痛减轻或消失。实验及临床研究资料也证明:温针灸能提高白细胞数,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促进抗体形成以增强防御功能。温针灸肱骨外上髁处阿是穴,可使温热透过针体达到病变深处,以温通血脉,配合电针刺激阿是穴四周穴位,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促使炎症物质的吸收,缓解对神经束的卡压;再配合外贴活血贴膏,可以达到活血消炎止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