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医案 > 正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医案 > 正文

足悗案(不安腿综合征)

发布人:郭剑华名中医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5/4/16 浏览量:

江某,女,26岁,办公室职员。

初诊:20081124,主诉:双下肢异样感1年,加重1月。1年前患者因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腰及双下肢胀痛,推拿治疗后腰腿疼痛虽消失,仍感下肢畏冷。半年前每夜间睡时觉双下肢厥冷、酸软乏力,皮内如虫爬行,起床反复行走或按摩可缓解,曾到某西医院就诊,诊断为“不安腿综合症”,予镇静安眠药治疗三月有效,但近1月来服药后无明显改善,感症状加剧到我科就诊。现:入睡时双下肢酸软乏力,皮内瘙痒明显加剧,伴双小腿灼热感,疲倦思睡,少气懒言,食不知味,夜卧不宁,二便可。查:双肾俞按之轻度酸胀,未引出下肢放射痛,双侧风市、阳陵泉按之酸胀,按后反舒,直腿抬高试验(-),舌淡舌边暗红,苔薄白,脉弦细软。中医诊断:足悗(血虚血瘀)。辨治:患者青年女性,因患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瘀血阻络出现下肢疼痛,虽推拿治疗控制症状,但下肢仍畏寒,说明瘀血未清,卫气温煦功能下降。出现夜间下肢酸软等症之时正值初夏,夜间气温较低,卫气“昼日行于阳,夜行与阴”的生理特点与患者卫气不足的病理特点,更易感受寒邪。寒滞经脉,阳气受挫,而引起下肢厥冷、酸软、皮下瘙痒。病久寒凝血滞,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渐成血虚,血虚失养则下肢乏力酸软,血虚生风则皮下瘙痒难忍,血虚生热则下肢反见灼热,血虚气耗则见疲倦思睡,少气懒言,饮食不香,脉弦细软等症。治疗当以养血活血、益气通脉。

针灸:双肝俞、脾俞、肾俞(灸盒灸,每穴10分钟)。补双足三里、阴谷,泻行间,平补平泻风市、阳陵泉、百会,捻转补泻,得气后足三里、阳陵泉、风市加温针灸一壮;日一次。

推拿:以按揉、推擦手法为主。

二诊:2008125。患者诉腰及下肢温和无畏寒现象,眠时偶感下肢酸软,但不需要起床行走,精神状态明显好转,饮食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仍以养血温经法治疗,推拿法同前。

针灸:气海、关元、肾俞、肝俞、脾俞(灸盒灸,每穴10分钟)。补双足三里、三阴交,捻转补泻,得气后足三里加温针灸一壮。

三诊:20081210。患者诉诸症皆除,夜卧安宁。嘱每晚按摩肾俞、涌泉各5分钟。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按:不安腿综合征又称不宁腿综合征或腿部神经过敏综合征,临床主要特点为下肢尤其是小腿部有一种难以表达的特殊不适感,迫使患者下肢不停地活动,安静时发作,夜晚或休息一段时间后症状最严重。中医对此病虽无确切命名,但有关症状论述可见于各家医学著作中。早在《灵枢·百病始生篇》中就有“厥气生足悗”,“() 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的论述。“悗”(音瞒),惑乱之义,其病机在于寒凝血滞;《灵枢·五乱篇》解释“悗”之所成因为“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足悗即指足部酸困、疼痛、行动不便等变化不一、难以形容的一组症状,进一步发展至小腿则表现为小腿发凉。《灵枢》和《素问》中还载有“胫酸”、“髓酸”,均指小腿酸软无力,且伴胀痛、热等不适感,静而尤甚,动则减轻,都与本病相似。《伤寒杂病论》中所描述的“血痹”、“痉病”、“腿挛急”等亦与本病雷同。薛己在《内科摘要》中记“夜间少寐,足内酸热。若酿久不寐,腿内亦然,且兼腿内筋似有抽缩意,致二腿左右频移,展转不安,必至倦极方寐”的论述,更酷似本病。

该例即因血瘀渐至血虚,而出现上述症状。治疗必从“虚”、“瘀”两方面着手。初诊温灸肝、脾、肾背俞穴,养血、益气、壮元以治其虚;足三里为土经土穴、阴谷为水经水穴,健脾益气,补肾养肝;行间为肝经火穴,泻其虚热,改善下肢灼热现象;温针灸足三里、阳陵泉、风市温经通脉,除瘀血,强卫气;刺百会益气通脉,安神定志,改善夜间睡眠。推拿以按揉、推擦等手法起到活血通经、增加下肢温度作用。诸法合用可达标本兼治。二诊时温灸气海、关元益气养血,补三阴交以通足三阴经气血,达到治本的目的。最后通过患者坚持自我按摩肾俞、涌泉以巩固疗效而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