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某,男,57岁,电焊工,重庆渝北人氏。
初诊(2011年3月11日):因“右侧面瘫3月”就诊。患者素体较弱,形销骨立。3月前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致右侧面瘫,经西医抗炎、对症治疗无效,后经某中医院针灸治疗近3月亦无明显疗效。刻诊:右额纹消失,无法上抬右眉,眼睑不完全闭合,少量泪流,口角无法上翘,鼓腮不能,右面颊肌肉较左侧略瘦,自觉右面轻微麻木,伴形寒畏风、时常感冒、口微渴但欲漱水,饮食偏少,睡眠浅易醒,小便清,大便微溏,舌淡红,边有少许瘀点,苔薄白,脉浮涩,重按无力。诊断:顽固性面瘫,此乃气虚血瘀、经络空虚所致,治当益气活血,疏经通络。予以针灸+推拿+中药内服+自我功能锻炼、按摩治疗。针刺、推拿10次一疗程。
针灸:针刺:睛明(直刺8分,得气后嘱其主动闭目,留针30分钟,出针时用棉球按压2分钟),太阳-头维、口和髎-牵正、地仓-颊车,刺前先将皮肤向外上方推挤,斜上深刺8分~1寸,得气后按上述分组用电针断续波刺激30分钟,百会、风池、合谷(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刺毕予艾条悬灸牵正、颊车、下关、百会各5分钟,温度以患者自觉能忍受为度。
推拿:用推、抹、点按法对称性牵拉面部肌肉向功能位,轻手法放松颈项。
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30g、当归12g、赤芍9g、地龙9g、川芎6g、红花9g、僵蚕9、全蝎粉3g(装胶囊吞服)、白芷12g、党参15g。10剂,日一剂。
嘱:避风寒、忌劳累,调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每日治疗间隙对镜作鼓腮、大笑运动,自行按摩面部各2-3次,每次20-30分钟。
二诊(3月24日):右眼睑闭合功能基本正常,额纹浅淡,口角微微可动,右面部肌肉较前略显丰满,但仍不能鼓腮、抬眉,近来未曾感冒,恶风感明显消除,饮食较往日略增多,大便偏软。针刺加攒竹、阳白(推挤眉头、额部皮肤向上,针刺方向向下,锁定其额纹,),电针断续波刺激30分钟;余续前法巩固治疗一疗程。患者不愿再服中药故停之。
三诊(4月6日):右眼睑闭合正常,额纹较前明显,口角可轻微上翘,两侧面颊对称,但鼓腮时仍有漏气现象。续前方案继续治疗3个疗程后面部功能基本正常。
按:顽固性面瘫现在尚无一个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超过1个月以上可考虑为顽固性面瘫的可能。对于顽固性面瘫,古代早有认识。如隋代《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偏风口喁候》指出:“体虚受风,风入于颊口之筋也。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经筋偏急不调,故令口喎僻也。”认为患者平素体虚,正气不足,则脉络空虚,卫外不固,一旦外邪侵袭面部经筋,则面部气血运行失调,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则发为面瘫。清代林佩琴在《类证治裁·卷一·中风论治》中说:“口眼喎僻,因血液衰涸,不能荣润筋脉。”指出面瘫日久,局部血液衰涸,不能荣润面部筋脉引起面瘫日久不愈。
是例形销骨立、素体较弱,属气血不足之辈,外邪内侵,正不胜邪,邪阻经络则发为面瘫。因其体虚,气血不足以濡养经脉,加之久痹成瘀,瘀血不去则新血难生,故面瘫就不能愈。治当益气养血、活血通脉。刺精明能改善眼周气血运行,促进眼轮匝肌的功能康复。面神经在面部分为四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故选择四支所邻近穴位予以电针断续波刺激,能促进面神经各支的恢复,病程久者则久邪入里,而久留针可以更好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提高针灸的疗效。艾灸能温养气血、温通经脉,达到改善局部血循作用。顺面部肌肉走向推拿可以提高面部肌肉兴奋性,促进面肌的运动。补阳还五汤源于《医林改错》,功在益气活血,加以僵蚕、全蝎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白芷引药上入阳明经,党参健脾益气,全方以达益气活血、疏经通络之效。
由于顽固性面瘫恢复时间较长,故生活调养需贯穿始终,除了常规性避风寒、忌劳累等注意事项外,应叮嘱患者保持良好心态面对疾病,以免不良情绪影响病情。同时配合自我按摩及功能锻炼,当疗程达到,自然面瘫渐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