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美”本身是人的一种感觉,不同的人对美有不同的感受。英国诗人济慈说:“美是一种永恒的愉快”。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总是伴随着各种心理活动,包括情感、愉悦、想象等,在某种意义上讲,美的发生离不开人心理因素的参与,因而美学与心理学密切相关。
郭老师在筋伤疾病的治疗中将美学与心理学密切结合,提出了筋伤疾病治疗中的“美学观”,强调美学在筋伤疾病的治疗中的重要性,通过美的姿势、美的语言、美的手法,在医患之间传递“美”的信息,让患者及其陪护的家属在治疗同时,感觉到“美”的存在,得到“美”的享受,得到心理和身体上的治疗。
1、医患和谐、相互信任,即是“美”。
郭老师特别强调医患之间的沟通,作为医生应以“美”的姿态,美好的情感、愉悦的心情,去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治疗氛围;要以干净的着装、振作的精神、敏捷的思维、逻辑的言谈、舞蹈般的手法展现在患者面前,构成一幅医患之间融洽、信任、共振的画卷,这就是“美”的体现。
首先,他认为在治疗中对待每一位患者,不应分贫富贵贱,均应将其视为亲人,把病人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处处为病人着想,对病人怀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应表现出对病人痛苦的理解。一方面要用良好的情感去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唤起病人对生活的热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医生要注意在病人面前善于克制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在自己心境不佳时,绝对不应向病人发泄。因为医生是病人的观察对象,不良心境会增加病人的消极心理,影响康复。并且会影响医患之间的关系,导致在医患之间不能产生治疗所需的“共振”,从而影响临床疗效。因此我们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同情的心”去为每一位病人解除痛苦。
其次,医生要善于倾听病人的诉说,成为病人忠实地“听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有厌烦表现。因为病人的诉说过程,也是一种心理治疗的过程,医生可以传递一些“美”的信息,使病人得到安慰和解脱,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
2、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即是“美”。
郭老师在临床更加强调治疗手法的美学观,它常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中所说的“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这句至理名言教导我们:“这句名言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只要细心体会,手法就在其中”。熟读此句话,爽口流畅,仿佛寓意着一个医者,正蹲着马步,用有力且柔和的双手,以优美的姿态,用变幻无穷、从心而出的手法,精心为病人施术,真是美不堪言。
郭老师从此句话中提出了筋伤疾病治疗中的美学观。他认为世间万事万物皆有美的表现,美好的事物会令人精神振奋、神清气爽、信心十足,事半功倍。
首先,要求每一个医师在治疗的过程中要以美的姿态、美的手法、美的心灵去面对患者,让接受治疗的患者、候诊的患者、患者家属以及观察治疗的健康人能从医者治疗中的优美姿态得到康复、得到启迪、得到放松、得到美的享受;也让旁观者心情松弛,不再惧怕针灸、推拿、拔罐等,这有利于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要求每一个医师加强自身素质的升华,心灵的净化,只有美的心灵,才会有美的一切;要求每位医师应有扎实的中医基本功和对所从事工作的热爱与敬业。
郭老师认为每一个从事筋伤疾病诊治的医师既要熟悉各种单一针灸、推拿手法,又要掌握各种复合型手法,并认为每种手法将其分解开可以说是由各种舞蹈动作组成。舞蹈工作者用其肢体语言来向观众表达情感,而作为诊治筋伤疾病的医师也可用美的姿势和动作,用手法语言传递给患者信息,让患者能通过医者双手所给的信息读懂医者的手法语言,在医患之间产生一种“共振”,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最佳效果。通常郭老师在临床治疗中,还配合各种美妙的音乐,随着乐曲运动,从中表现出均匀、持久、有力、柔和、深透的手法。
郭老师认为,在筋伤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医者要专心致志,勤于思考,要善于驾驭自己的双手,做到心灵方手巧,用心去治疗,让“美”的信息在医患之间传递,达到美的效果和最佳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