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医案 > 正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医案 > 正文

督脉痹阻案

发布人:郭剑华名中医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5/4/13 浏览量:

刘某某,女,61岁,财务人员。

初诊时间:2010621日。主诉:左侧肢体不适1年余,加重半月。1年前患者因患“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曾在北京某院确诊)而出现间断性左侧肢体酸胀、乏力、畏寒,久坐或疲劳后加重,运动后反舒,曾长期接受按摩治疗以缓解症状。半月前因久坐长途车而出现左侧肢体不适明显加重,以左侧头项、上肢、肩背、腰骶、下肢酸胀为主,有明显牵掣感,左侧肢体畏寒,并呈持续性发作,长时间保持单一体位后症状明显加重,运动或接受按摩治疗后略有缓解,但停止治疗后症状再度加重,饮食如常,睡眠可,二便调,经人介绍到我科住院治疗。查:神志清楚,精神较好,面如常色,形体适中。舌淡红,苔薄白,左脉细软,右脉洪大。左侧项肌较右侧紧张,C3/4/5/6/7棘突偏左侧轻微压痛,T1/2棘间(陶道穴)针刺样压痛(++),左上肢肩髃、肩髎、曲池、阳溪穴轻度压痛,未引出放射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T7/8棘间(至阳穴)呈针刺样压痛(++),左侧腰部肌肉较右侧紧张,L4/5/S1棘突左侧旁1.5cm(大肠俞、关元俞)轻微压痛,未引出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屈膝屈髋试验(-),"4"试验(-)。MRIC4/5/6椎间盘轻度突出;脊髓及神经根未见明显受压。胸椎小关节、椎间盘及椎管内未见异常。L4/5/S1椎间盘膨出,神经根无明显受压。头颅CT排除了头颅血管、脑质器质性病变。诊断:督脉痹阻(督脉瘀阻,阴阳不通)。拟以温通督脉、活血通络、协调阴阳法治之。

针灸:陶道、至阳,捻转泻法,得气后温针灸一壮;刺颈百劳、大杼、大肠俞、关元俞,平补平泻得气后电针密波刺激20分钟维持针感;缪刺右侧申脉、照海、后溪、列缺,平补平泻不留针,同时令患者主动活动左侧肢体。每日一次。

推拿手法以颈椎、腰椎疏筋解痉手法为主,针对胸椎行端提法改善局部压痛。每日一次。

二诊:2010613日。诉左侧肢体畏寒、乏力感较前有所缓解,但左侧颈项至上肢仍有牵扯性不适感,左下肢后外侧牵扯不适,舌淡红,苔薄白,左脉细软略弦,右脉洪大,陶道、至阳仍压痛明显。除前法治疗外,在陶道、至阳穴行三棱针点刺出血后拔罐,每穴约出血2-3ml左右。

三诊:2010617日。诉左侧肢体酸胀乏力症状较入院时缓解80%,畏寒症状较前缓解60%,查:一般情况可,颈项肌肉放松,颈项部未引出压痛及放射痛,陶道穴压痛基本消失,至阳穴压痛(+),腰骶部肌肉放松,未引出压痛及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屈膝屈髋试验(-)。除前针推治疗,再次在陶道、至阳穴行三棱针点刺出血后拔罐,每穴约出血2-3ml左右。另灸盒灸双肾俞、至阳、阳关各5分钟。

四诊:2010621日。诉左侧肢体不适感及畏寒感消除约90%左右,背部(至阳穴)压痛点(-),陶道压痛(-)。患者因要事返京而出院。

随访:2010718日。诉近来未感到左侧肢体不适及畏寒现象,肢体活动正常。

按:患者老年女性,天癸已竭,气血渐亏,加之平素久坐伏案,周身气血流行不利,瘀血内生,居于陶道、至阳,故见二穴按压时痛如针刺。陶者,养也,"资陶虚无,而生乎规",言陶道为养生要穴;至者,极也,至阳即为巨阳,为督脉阳气隆盛之所,二穴受瘀血所阻,督脉经气不通,无以施总督一身阳气之功,以致阴阳相偏,阴偏于左则左侧肢体失温而畏寒,"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虚则筋失柔养而见左侧肢体紧束不张;"动则阳气生",故而活动或按摩后经脉阳气得以补充而见症状减退。该病例虽有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无法完全解释上述症状,故而按督脉痹阻进行诊治。

针刺督脉、华佗夹脊穴可活血通络,辅以缪刺法以疏通阴阳;推拿法以颈椎、腰椎疏筋手法为主,针对胸椎行端提法改善局部压痛。二诊时因其陶道、至阳穴处仍有压痛存在,而至阳为督脉阳气之隆盛,陶道为养身要穴,此处有瘀血内阻必然影响督脉经气的流行及左右交通,而消除瘀血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局部放血,故在刺二穴点刺拔罐使瘀血得以外出,督脉得以通畅,果经如此而症状明显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