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医案 > 正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医案 > 正文

颈项部肌筋膜炎案

发布人:郭剑华名中医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8/9/21 浏览量:

王某某,女,36岁,职员,重庆市南岸区人。

初诊(2018年8月12日):患者因“颈项强痛伴转动不便10小时”前来就诊。主诉在早晨起床时感颈项部强痛不适,且以左侧为甚,转动不便,颈项转动时感左侧肩胛骨内侧缘与颈项部有牵扯痛存在,查体:左侧颈项部及左肩胛部肌肉紧张、僵硬,颈项左侧缘压痛及左肩胛骨内侧缘压痛明显,无明显放射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中医诊断:落枕(筋脉拘急、气血不畅证);西医诊断:颈项部肌筋膜炎。采用针刺治疗,嘱患者左手半握拳独取左侧后溪穴,并用随咳进针法进针,得气后行快速捻转泻法,同时嘱患者轻轻地前后左左活动颈肩部,每5分钟行针1次,留针20分钟,患者经一次治疗后症状消失。

按:《灵枢·经脉》曰:“手太阳小肠经……出肩解绕肩胛……”,该患者左侧肩胛骨与颈项部牵扯痛正处于“绕肩胛”之处,压痛最明显的颈部左侧缘及左肩胛骨内侧缘均为膀胱经所过之处,两经都属于太阳经。《灵枢·杂病》曰:“项痛不可以俯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我们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选用针刺太阳经腧穴后溪穴治疗本病疗效显著,而后溪穴的主治范围在《针灸大成》中提及“主胸满,颈项强,不得回顾”。

后溪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与督脉相通。位置在手小指根部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下方凹陷处,握拳时横纹头尺侧赤白肉际处。考虑本穴所处位置以肌腱、骨骼为主,手掌若摊开则穴位局部皮肉紧绷不易取穴、进针,故半握拳取穴较准确、实用。采用“随咳进针法”,一方面是为了转移患者注意力,减少进针所引起的疼痛,另一方面是因为咳嗽时阳气振奋进针后针感较强。特别强调进针得气后一定要嘱患者进行相应的运动,运动方式以牵动病灶为目的,能使疼痛缓解更迅速而且疗效更持久。相关研究表明,针刺和运动均能止痛,针刺止痛和运动止痛分别是神经系统的两种作用。针刺运动疗法在治疗本病的过程中,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刺提高痛阈或耐痛阈,产生疼痛的暂时缓解,作用的部位主要在脊髓,可用疼痛的闸门控制学说来解释,疼痛的暂时缓解为运动患部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在针刺的基础上配合主动运动是疼痛获得持久缓解的决定因素,作用部位主要在脊髓上位中枢,在针刺时患部的运动活动激活脊髓上位中枢,发放下行冲动,在底节、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水平控制伤害性传入,产生突触前抑制或突触后抑制,改变传入信息的特性,使伤害性刺激在中抠神经系统内产生的异常活动模式转变成(或恢复到)正常的活动模式,从而产生疼痛的持续缓解。

    临床中针刺后溪穴还常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项背强痛、肩周炎及脊柱相关疾病等,临床疗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