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论著 > 正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论著 > 正文

心理治疗在中医软伤科的应用

发布人:郭剑华名中医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1/1/8 浏览量:

由于分子生物学等一系列成果的出现,心理学和身心医学的发展,人们日益认识到在人体内部,人的生理和心理,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出现了医学整体化的趋势。医学模式正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而早在中国古代,以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中国传统医学,就讲求“以人为本”,讲究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具体到软伤科来说,要把病人当做一个整体来看诊断上要辩证统一,治疗上要多样化,除给予针灸、按摩、方外敷药等治疗外还应结合心理治疗的应用,以相辅相成,取长补短。

中医软伤科的疾病大多是一些疼痛性疾病,疼痛是一种十分不愉快的感觉,是疾病中最普遍、最重要的症状。病人疼痛的因素很多,但心理因素是疼痛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样性质和同等程度的创伤,其疼痛的程度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人的痛阈受文化程度、社会背景、对疼痛意义的理解、个性,情绪、年龄、环境等诸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疼痛国际研究会把疼痛定义为:"一种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识损伤相联系或用这种损伤来描述的不舒服的感觉和情绪体验。"这说明疼痛不但表示组织损伤而且代表了某种心理状态比如背痛,可以在既往有筋膜炎的基础上,由工作压力或生气造成的紧张焦虑情绪诱发疼痛发生后又可产生新的紧张焦虑情绪。 

传统中医软伤科的治疗,主要是通过一些非药物综合治疗,如针灸、推拿按摩等技术。明代著名医家扬继洲所著《针灸大成》一书中,有“以意通经按摩”一语;《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凡针悬于天下者五: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之伪真,四曰制砭石之大小,五曰知脏腑血气之诊”。“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在这里,将治神放在了第一位。无论是诊病、治病,高明的医生所把握的关键是“神”。作为软伤科的医生,怎样才能应用心理治疗的原理,把握患者的心态,更好地解除病人的疾苦呢?

首先,对患者要有一定的情感。

医生必须把病人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处处为病人着想,对病人怀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应表现出对病人痛苦理解。一方面要用良好的情感去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唤起病人对生活的热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医生要注意在病人面前善于克制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在自己心境不佳时,绝对不应向病人发泄。因为医生是病人的观察对象,不良心境会增加病人的消极心理,影响康复。

其次,要善于观察。

既要注重观察整体,又要善于观察事物的细微末节,医生观察病人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多重复,并及时记录,保证其准确性,要细心、耐心地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眼神、举止、体态、手势、言语声调及体征,以了解病情。如有的病人在疗效不佳时,可出现焦虑反应,坐卧不宁,唉声叹气;有的病人从医生或亲属的言谈举止中发现自己病情严重时,会沉默不语,暗暗流泪,神志恍惚,所以医生观察病人切不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

再次,要学会与病人交流。

病人因病魔缠身而影响正常活动时,或疾病威胁生命时,会产生焦虑心理,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挫折也会产生异常心理反应。医生要善于倾听病人的诉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有厌烦表现,因为病人的诉说过程,也是一种心理治疗的过程,医生可以给予解释和诱导,使病人得到安慰和解脱,医生也可以从中了解到更多的病情。同时,医生还应当将有关疾病的健康保健知识传授给病人,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懂得生活、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复发,并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

合理地引进心理治疗模式,在针对病症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常用的暗示疗法、放松疗法、音乐疗法、催眠疗法等等同样可以有机地结合在中医针灸、推拿等治疗当中,以求治“神”。

放松疗法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变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实践表明,心理生理的放松,均有利于身心健康、达到治病的作用。像我国的气功、印度的瑜珈术、日本的坐禅、德国的自生训练、美国的渐进松弛训练、超然沉思等,都是以放松为主要目的的自我控制训练。

当人们心情紧张时,不仅情绪张惶失措,连身体各部分的肌肉也变得紧张僵硬,即所谓心惊肉跳、呆若木鸡;而当紧张的情绪松弛后,僵硬肌肉还不能松弛下来,即可通过按浴、睡眠等方式让其松弛。基于这一原理,放松疗法就是训练一个人,使其能随意地把自己的全身肌肉放松,以便随时保持心情轻松的状态。而针灸、推拿按摩本身就可以使人体肌肉放松,再通过语言的诱导,环境的设置,很容易使病人的心情放松下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暗示疗法是指利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手段,引导患者顺从、被动地接受医生的意见,从而达到某种治疗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是通过手势、语言、表情对被暗示者施加影响的过程,其作用不可小视,且与群众性社会心理现象如风俗、习惯、法则等密切联系。大量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证明,暗示对疼痛有明显的影响,在足够的暗示作用下,配合使用安慰剂能使术后伤口疼痛显著减轻。由广义的心理治疗概念出发,在各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不论是医生的解释、鼓励、安慰和保证,还是医生的权威性、仪器的科学性、环境的适宜性,对患者来说都具有暗示治疗的意义。因此可以说暗示疗法贯穿整个治疗过程。暗示疗法的实施,首先要求患者具备这样的条件,即对暗示的易感性和顺从性。这就是说,即使症状很适合使用暗示疗法,但若患者本人不能接受,还是无法实施或实施无效。暗示和信任、顺从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调节系统。具有惰性和神经系统弱型的人更容易接受暗示,这就是儿童能够接受暗示的依据

暗示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方法是向对方说一些含蓄或影射的话,使对方不加思索信以为真。比如,对病人说,根据检查结果你的病我们最常见,治疗效果都很好。这是安慰性言词,但具有暗示作用。临床工作中常常借助其它事物,如针灸,低频电流或药品,同时讲一些暗示语,如“针刺能止痛”,“电刺激使神经兴奋,增强肌肉活动”,“这个药是专治你这种病的”。乐观的态度、坚定的言词是最有效的暗示。慢性腰腿疼痛的病人,多半是那些久病不愈、有癔病人格,多疑敏感特点的人,对他们施以暗示治疗尤为适宜。医生利用暗示是为了消除患者对疾病的顾虑,提高治疗效果。暗示的内容应当是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和语言,细心地去进行。对病情轻的患者,医生应表现出治愈的信心和把握。

在催眠中病人对施术者的言语暗示敏感,所以可提高病人的痛阈,降低他们对疼痛的感受性。临床实践中,在电针有规律的刺激下,病人可以感觉到很舒服、很放松,不知不觉地进入半睡眠状态,待到治疗完毕,取下电针,病人感觉既得到治疗,又得到了休息,补充了由于患病造成的精神和体力的耗损,收到较好的效果

音乐不仅能够影响人的情绪,而且不同的音乐还对不同的疾病具有治疗作用,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医生都已对此不再怀疑了。音乐在缓解痉挛、消除紧张和恐惧状态方面有着奇迹般的作用。有些疾病用药物或其它医疗手段不能有效治疗,但是用音乐却可以。可见,音乐在人类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医学史上很早就有把声乐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微、羽),与人体的五脏(脾、肺、肝、心、肾)结合起来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记载,有所谓“宫动脾、商动肺、角动肝、微动心、羽动肾”之说。目前,音乐疗法在国际国内正逐渐形成一门完整的边缘学科,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 
    通过听音乐的方式使患病者的精神、神经系统得到调节,从而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可根据治疗的需要和自己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对音乐的爱好程度,选择一些优雅活泼的乐曲,在每天针灸、推拿治疗的同时,让病人边听边闭目养神,品味音乐描绘的意境。在一种放松、忘我的状态下接受治疗。

在中医软伤治疗中,往往由一名医生自始至终地完成某个病人的综合治疗工作。这样,医生可以深入细致地了解病人病情的转归,系统完整地实施自己的诊疗计划,病人也可以选择自己放心信任的医生。但许多病人是头一次患病,对医生情况知之甚少,医患之间存在很大的随机性,患者对医生的依从性就成为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依从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医患双方的沟通程度及病人住院后受其他人对医师的评价影响。如果经过1-2次治疗没能使病人及家属产生很强的信任感,病人对主管医生的依从性就会降低;而且通常情况下,多数软伤病人经过4-5周治疗后,恢复的速度可能会明显减慢,病人和家属很容易对医师产生信任危机。这时候,可以考虑更换主管医生。不同的医师有不同的工作经验,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医师可能采取不同的治疗技术,比如针灸、推拿的治疗效果,不同的医生会各有侧重,而心理治疗的具体实施,更是千差万别,虽然目的、原则相同,但在病人身上的反应和效果却可能产生了新的变化。

对待每一位软伤病人,我们首先应当把他当作一个完整的人看,而不应当只针对他所患的疾病,应对病人的依赖心理、恐惧感、抑郁及病人家庭对病人的支持程度等进行深入的了解,一切医疗护理行为应沉着、娴熟、准确,并能耐心听取病人关于疼痛的诉说,让病人感到医生护士已理解病人关于疼痛的性质、强度、部位,他们正在采取措施减轻自己的痛苦。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安静、清洁有序的环境,经常让他们听音乐,分散他们对疼痛的注意,缓解他们的情绪,提高其疼痛阈。在传统的中医、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的同时,结合放松疗法、暗示疗法、催眠疗法、音乐疗法,使病人不仅从生理上,而且从心理上真正走向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