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论著 > 正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论著 > 正文

郭剑华推拿手法特色

发布人:郭剑华名中医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1/1/8 浏览量:

摘要:郭剑华主任中医师临床擅长推拿治疗筋伤疾病,其手法独具特色。临证推拿要求因人施法、因证施法、因部位施法,本文以“准为基础”、“柔为根本”、“巧为关键”、“松为要旨”、“美为纽带”五个方面加以总结,以此论述郭师治疗筋伤疾病推拿手法特色,愿与各位同仁共勉

关键词:名医经验;推拿手法;治疗经验

 

    郭剑华主任中医师出身于中医世家,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重庆市名中医,从医五十载,擅长中药内服外敷结合非药物疗法综合治疗筋伤疾病,其中推拿手法独具特色。笔者师从郭师近二十年,亲聆教诲,受益匪浅,现将郭师治疗筋伤疾病推拿手法特色介绍如下:

1、“准”为基础

诊断与辨证是治疗疾病第一要务,郭师临证推拿施术要求做到“准确辨证”、“三因制宜”,即因人施法、因证施法、因部位施法。他认为准确的诊断与辩证是临床疗效的基础。

筋伤病症临证时应将经络诊断与经筋诊断有机结合,还应将现代检查仪器如X片、CT、MRI

等作为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手段的延伸,做到四诊合参,分析归纳,辨证施推。对于年老体弱者,宜多用柔手法年轻体壮,宜多用相对较重的手法,但也应与柔手法交替运用。总之,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手法,应使手法力度深透到体内,以患者舒适为度,达到调节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目的。

郭师认为准确诊断与辩证是治病的前提,准确施术才是目的。临证时郭师首先用双手在患者相应部位按、摩、揣、捏,细心捕捉每一个细小的阳性反应点,从而找出病变所在,而这些阳性反应点所在的位置与患者做CT或MRI检查显示的病变位置十分吻合,因此病人们常说:“郭主任手上‘长眼睛’,能够准确的触摸到病变部位”。郭师认为要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病势急缓、病程长短、体质强弱,准确抓住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重点,选用准确而适宜的推拿手法,以解除病人的痛苦。

    郭师主张“有伤不治伤,治伤先治远端”,对于急性筋伤患者或阳性反应点明确的患者,不要立即在病变部位或阳性反应点上施手法,而应先放松远端及病变周围的软组织,然后找

准阳性反应点施以点按、弹拨、理筋等舒筋解痉类手法,力量由轻渐重,尽量避免重伤软组织。

2、“柔”为根本

推拿要求手法轻柔、持久、均匀、渗透、有力,郭师认为推拿手法应以“柔”为根本,讲究手法柔和,不使蛮力、暴力,做到蓄劲缓发”,正如《易传·系辞》说: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在手法的具体操作中,既要做到柔中带刚、刚中有柔,从“心”而出;又要体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松而不懈,紧而不僵”,让患者在舒适中接受治疗。

郭师要求既要熟悉各种单一的推拿手法,更要将各种手法有机融合形成复合型手法。不管使用何种手法都必须做到“以柔为本、刚柔相济”。例如:治疗颈椎病的舒筋解痉类手法之“推分法”,是郭师将推法、点法、按法三种手法有机融合而创的复合手法,要求做到轻柔而有节奏性,并保持手法节律、速率和压力均匀一致控制力量的稳定性,不可忽轻忽重,应当把能使用的力量均匀不断的分配到每次手法动作中,始终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稳定性,运用最小的力量产生出最推拿治疗效应具体操作:医者站于患者背后,双手拇指指腹交叉置放于对侧风池穴,其余诸指附于颈项侧面,先用拇指指腹由风池穴起,从上至下沿颈段华佗夹脊穴走行推至大椎穴4-5遍,后双拇指交换沿大椎推至同侧肩井穴,并点、按5-10秒,反复操作3-4遍。此手法能有效缓解或解除颈项部肌肉的紧张和痉挛,为整复松粘矫正类手法做准备。

郭师认为手法并非软弱无力,不等同于“轻”,即使最轻柔的手法,也要求轻而不浮”、轻重适度,轻者如推法、抚法、摩法,徐缓而不带动皮下组织;重者如弹拨、点按法,着力准确深沉而缓和,带动皮下组织将力量渗透深部病变部位郭师注重将手法技巧与力量有机组合,无论是对体质相对瘦弱的南方人还是壮实的北方人,不管是虚胖之人还是实胖之人,不管是年青人还是老年人,均要求力至病所、恰到好处,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3、“巧”为关键

推拿疗疾靠的是手法,手法的优劣与好坏直接关系到治病的效果。郭师认为要提高推拿临床疗效,手法之“巧”尤为关键,做到巧妙运用各种手法,有的放矢、巧而有力、持久深透。他认为推拿手法做到巧而有力与用力的方向、用力的作用点密切相关。如:在治疗腰背部疾患时,应调节呼吸,全神贯注,静心调气,意守丹田,以心领气,发气于食、中、无名三指,采用三指点按法逐个点按华佗夹脊穴和督脉穴位,要求三指用力均匀,垂直作用于皮肤,从上而下,逐穴施术[1]。对急性期属于实证者,配以震颤法,用力稍重,采用泻法,以舒筋解痉、通络止痛;对于慢性期属于虚证者,配合揉法,采用补法,以振奋督阳、通调经脉。其次,手法之“巧”还体现在推拿手法的交替转换与巧妙运用上,郭师曾治疗一位体格高大强壮的男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者诉腰痛不能转侧伸屈,活动不便,郭师先以滚推、按揉、点压等舒筋解痉类手法放松其腰背部肌肉后,嘱患者与医者背靠背站立,医者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以两肘分别套住患者双肘关节,然后弯腰屈膝挺臀,将患者反背离地,并将骶尾部抵住患者病变部位,左右晃动骶尾部2-3次,以放松患者腰部肌肉,此时医者突然作伸膝挺臀动作,同时通过膝关节的快速屈伸,作上下抖动,然后放下患者,术后患者诉腰痛大减,腰部伸屈活动明显改善。此法为背抖法,是郭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常采用的整脊类手法之一,此法充分体现了力道之“巧”,能巧妙的合理利用杠杆原理,运用腰力、背力、臂力及下肢力量,将体格高大强壮的患者背起完成整复手法,此法通过对患者脊柱过伸牵引、震动、左右侧向摇晃以使小关节松动,腰肌放松,以纠正紊乱的脊柱小关节,也有助于急性腰椎间盘突出尽可能回纳,证实临床疗效显著。

推拿施术时郭师要求不同的部位应选用不同的手法,身体各部位的肌肉有厚薄之别、关节有起伏之异、耐受力有强弱之差,不同的部位所用的手法择重应有一定差别[2],如:推拿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在、大腿等肌肉丰厚的部位施术时,郭师善用拇指点按弹拨法、肘尖点压法,他认为从力学角度分析,此类手法着力面积小、力量集中、压强大,巧用指力即可深透到病所,达到定痛的目的;而在推拿治疗四肢关节疾病时,对于四肢末端、关节等肌肉薄弱的部位,他喜用掌揉法、拿捏法等,他认为此类手法着力面积大、力量分散、压强小,用力轻巧即可达到放松肌肉、缓解肌肉痉挛的目的

4、“松”为要旨

郭师认为在推拿治疗中“松”字尤为重要,既是前提,又是目的。“松”包括医生与患者精神的放松即为“神松”,又包括医生与患者肌肉的放松又为“体松” [3]。推拿治疗过程中要做到医患之间互相配合、相互信任、关系和谐,才能使“神松”与“体松”完美结合,达到疏通经络、缓解疼痛、治愈疾病的目的。

《素问·举痛论》曰:“经络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由此看出“痛”是由于邪气外侵、经脉痹阻、气血不畅所致,即不通则“痛”。郭师认为筋伤疾病无论是急性损伤还是慢性劳损,其基本病机就是经脉痹阻、“不通则痛”,病理过程为疼痛-肌肉紧张、痉挛-疼痛,推拿手法能放松肌肉,缓解肌肉的紧张与痉挛,打破恶性循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如: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由于疼痛导致患者颈肩部肌肉保护性痉挛,容易出现肌肉板结、僵硬的病理变化,推拿治疗时首先采用点按法由轻渐重的刺激远端腧穴以定痛,再用轻柔的舒筋解痉类手法(如拿揉法、滚推法、推分法),以放松局部肌肉,从而打破神经根型颈椎病所出现的“疼痛-肌肉紧张、痉挛-疼痛”的恶性循环链,在肌肉得以放松的情况下,再选择性采用1-2种整复松粘矫正类手法(仰卧手牵旋转法、旋提法)改善椎间盘突出物或小关节失稳导致的颈部神经根的刺激。从治标来看,采用拿揉、滚推、推分、点按等轻柔手法能将紧张、痉挛的肌肉充分松弛,从而缓解疼痛;从治本来看,整复松粘矫正类手法能解除神经根所受的不良刺激,将疼痛彻底消除,两类手法协同配合,可松解痉挛、调畅气血、通络止痛,达到“松”则畅通、通则不痛的目的。

5、“美”为纽带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本身是人的一种感觉,不同的人对美有不同的感受英国诗人济慈说:美是一种永恒的愉快”。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总是伴随着各种心理活动,包括情感、愉悦、想象等在某种意义上,美的发生离不开人心理因素的参与因而美学与心理学密切相关。郭师将美学与心理学密切结合,创新性地提出了推拿治疗中的“美学观”,他认为“美”在推拿治疗中非常重要,医者通过美的姿势、美的语言、美的手法,将“美”作为纽带在医患之间架起关系和谐、相互信任的桥梁,让“美”的信息在医患之间传递,使患者及其陪护的家属感觉到“美”的存在,得到“美”的享受,起到心身同治的作用。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曰“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郭师认为这句话不但能体现推拿手法“准”、“柔”、“巧“松”的特色,更能体现推拿手法之“美”,仿佛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位医者正细心而准确地抓住病变的重点,‘巧’妙地施用‘柔’而‘美’的手法,精心为病人施术,使患者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松’的同时,享受医者从‘心’而出、变幻无穷的推拿手法,病痛得到了解除”的画面,真是美不堪言。郭师要求推拿医生要像舞者一样,要善于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传达美的信息,在给不同部位施术时身体的姿势要随着施术部位的改变而转换,既要做到形体美观,又要利于发力施推。不管是马步、虚步,还是弓箭步,无论是滚推法、拍打法,还是抖动关节法,都应该表现得既熟练、流畅、美观,又协调、准确、到位,让患者及家属能从医者美的姿态、美的语言、美的手法、美的心灵中得到心理和身体的放松,同时获得战胜疾病的信心。

郭师在临床治疗中,还配合音乐疗法,将各种美妙的音乐融入到推拿治疗中,让患者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放松身心,宁心静志,细心体会医者的手法。医者也随着乐曲运动,从中表现出美观、轻柔、准确、持久、有力、均匀、深透的手法,用手法语言传递给患者信息,让患者能通过医者双手所给的信息而读懂医者的手法语言,在医患之间产生一种“同步共振”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最佳效果。

 

[1] 刘渝松.郭剑华临床经验探要[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4):246-247

[2] 杨晓全,马善治,刘渝松等.郭剑华推拿手法特色拾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4):207

[3] 郭银丰,罗华送.推拿之“松”的临床体会[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