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医案 > 正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医案 > 正文

周围性面瘫案

发布人:郭剑华名中医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1/2/11 浏览量:

黄某某,男,26岁,职员,海南人。

初诊(2020年12月21日):患者因“左侧口眼歪斜3天”前来就诊。患者主诉3天前晨起风吹后出现左侧口眼歪斜,漱口时左侧口角漏水,吃饭时食物塞于左颊部,并感觉左耳根部轻微疼痛,无头痛头晕、无四肢麻木,饮食二便正常。在重医附二院检查诊断为“面神经炎”,给予甲钴胺、强的松片等药物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就诊时见左侧面部肌肉僵硬,左侧口角歪向健侧,左侧额纹消失,左眼睑不能闭合,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不能做皱眉、闭眼、鼓腮、吹气等动作,左侧面部时有痉挛,舌红苔白,脉细紧。中医诊断:口僻(风邪中络),西医诊断:周围性面瘫。治疗以祛风解痉、疏经通络为法。给予针刺合谷(双)、太冲(双)、风池(双)、左侧颊车、地仓、下关、阳白、太阳、四白,采用捻转泻法,并配合电针治疗仪疏密波刺激,每次20分钟,日1次;内服牵正散加减,处方:白附子9g、僵蚕10g、全虫粉9g、丹参12g、当归尾12g、防风12g、葛根15g、钩藤12g、白芍12g、炙甘草6g,水煎取汁分3次服,日1剂。

二诊(2020年12月28日):患者诉左侧口眼歪斜明显改善,漱口时左侧口角漏水及吃饭时食物塞于右颊部等现象消失,左耳根部疼痛及右侧面部痉挛症状消失,做皱眉、闭眼、鼓腮、吹气等动作明显改善,但左眼睑不能完全闭合。针刺合谷(双)、太冲(双)、风池(双)、左侧地仓透颊车(左)、 阳白透鱼腰(左)、下关、牵正、四白,采用平补平泻法,并配合电针治疗仪疏密波刺激,每次20分钟,日1次。患者经治疗6次后上述症状及体征消失,面部功能恢复正常,随访三月未复发。

按:周围性面瘫属中医“口眼歪斜”、“口僻”、“口㖞”范畴,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者多见,发病急速,为单纯性的一侧面颊肌肉弛缓,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内经》曰:“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本病多由络脉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面部阳明、少阳、太阳手足三阳经脉,气血阻滞,经筋失于濡养,肌肉弛缓不收所致。合谷、太冲为循经远道取穴,两穴对头面之疾最为有效。四总穴歌:“面口合谷收”;百症赋:“太冲泻唇喁以速愈”。从生物全息律角度也证明了合谷与太冲在分属四肢相对应部位的条件下整体特别是头面部调节治疗的同步作用。故四关穴对头面部病症有着独特的治疗效应,再加以配合针刺手足三阳在头面部的穴位及邻近穴位,更使其功能相得益彰,共达祛风散寒、通络解痉、引邪外出的作用。相关研究证明,通过针刺以上诸穴,可以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减轻面部组织水肿,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配合内服中药牵正散加减,则可达到祛风解痉、化痰通络之功,针药并用,药证相合,取效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