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医案 > 正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医案 > 正文

腰椎压缩性骨折案

发布人:郭剑华名中医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1/2/2 浏览量:

冯某,男,60岁,退休人员,重庆市南岸区人。

初诊(2020年11月22日):患者因“跌伤致腰痛半月”前来就诊,患者主诉于半月前从约2米高的地方跌下,当即感腰部疼痛,活动不便,但无头痛、头晕、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在当地医院经腰椎MRI检查示:腰1椎体轻度压缩骨折。建议手术治疗,由于患者及家属不愿意手术,而予以内服虎力散、外贴膏药等治疗后未见缓解。就诊时见腰部胀痛,尤其翻身起卧时疼痛为甚,卧床休息后缓解,双下肢无明显疼痛、麻木症状,大小便、饮食及睡眠正常。查体:一般情况可,腰部肌肉较紧张,腰1椎体棘突及两侧旁开1.0cm处压痛,右侧髂后上嵴外侧缘轻微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左80°,右75°,屈颈试验(-),舌淡红,苔薄白,舌下络脉可见少许瘀滞,脉弦涩。中医诊断:腰椎骨折(筋骨受损,气滞血瘀证);西医诊断: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以活血化瘀、接筋续骨、强筋壮骨为法。针刺选取腰部夹脊穴和阿是穴为主,并配以委中、血海、阳陵泉,选用¢0.3mm无菌性一次性毫针。针刺腰部夹脊穴时针尖指向脊柱,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阿是穴采用捻转泻法,得气后配合电针密波刺激,以增强和维持针感,同时TDP照射腰部,每次20分钟,日1次;针刺委中、血海、阳陵泉采用捻转泻法,留针2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1次;外敷活血消肿止痛膏,日1次;内服中伤胶囊2g、日3次。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下床活动,在床上进行腰部“拱桥式” 功能锻炼。

二诊(220年11月31日):患者诉腰部疼痛明显减轻,在床上翻身自如。查体:腰1椎体棘突及两侧旁开1.0cm处轻微压痛,其余无明显阳性体征。治疗予以针刺腰1椎旁夹脊穴、肾俞穴,采用捻转补法,得气后配合温针灸2壮;针刺双侧委中、阳陵泉,采用平补平泻法;贴敷本院活血消炎止痛膏,日1次;内服补骨胶囊2g、日3次。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下床活动,在床上进行腰部“拱桥式”、“飞燕式” 功能锻炼。

三诊(220年12月12日):患者诉腰部轻微胀痛,翻身起卧自如,腰围护腰,可适当下床行走。予以针刺双侧肾俞、脾俞、肝俞,采用捻转补法,得气后配合温针灸2壮;并继续内服补骨胶囊以巩固疗效。嘱患者卧床休息为主,继续加强腰背部适宜功能锻炼。三月后随访患者病情痊愈,已经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按:腰椎压缩性骨折为骨伤科临床常见疾病。凡从高处跌下,臀部或足跟着地,使脊柱突然屈曲;或弯腰工作时,背部或肩部遭重物打击,均有可能导致此类损伤。按形成原因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或病理性)两类。前者是指遭受纵向压缩力(人体直立坠落或重物垂直砸伤)或铰链折力(脊柱极度屈、伸)等间接暴力作用所致的腰椎压缩性骨折;后者是指因骨质疏松、退行性变、感染、肿瘤等病理性原因引起腰椎椎体自发性、或在轻微暴力作用下形成的压缩性骨折。本案患者属于前者,其有明显的外伤史,症状可见腰背疼痛,转侧不利,甚至难以行动,棘突部位有明显压痛或肿胀,纵向叩击痛阳性等症状及体征,但无下肢肌力减退、麻木、腱反射减弱,大便失禁,小便潴留等,说明患者腰椎骨折未造成相应节段的神经损伤。临床中我们针对此类患者在结合辅助检查诊断明确后,常主张采取中医保守治疗,其临床效果理想,且疗程短,费用低,痛苦小,无创伤,功能恢复好。

本案患者因间接暴力所致,来院就诊时已过损伤早期,我们针对骨折中期肿痛虽消,仍有瘀血未尽,筋骨未复的病理特征,在采取针刺、TDP照射等非药物治疗的同时,贴敷活血消肿止痛膏和服用中伤胶囊,共达祛瘀生新,续筋接骨之功;损伤后期肝肾虚损,筋骨萎弱,服用补骨胶囊以达补益肝肾、舒筋活络、强筋健骨之效。本综合疗法内外合治,标本兼顾,疗效满意。我们特别强调功能锻炼应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这样可加强前纵韧带及其它纤维组织、肌肉组织张力,达到调节其外在的生物力学平衡,增强脊椎稳定性,从而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并能有效的减少或避免后遗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