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论著 > 正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论著 > 正文

推拿手法在筋伤病的运用体会

发布人:郭剑华名中医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1/5/13 浏览量:

郭老师常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中所说的“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这句至理名言教导我们,他说“这句名言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只要细心体会,手法就在其中”。郭老师强调推拿治疗筋伤疾病要因人施法、因证施法、因部位施法。其手法应从“心”而出,要将各种手法有机融合,手法要柔中带刚、刚中有柔,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注重手法技巧与力量完美结合,在手法过程中充分体现 “安全、松弛、巧准、柔美”的特点 ,让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不知其苦”。

一、安全为基,巧准于内

郭老师临证推拿手法必须建立在患者安全的基础上。“安全第一,患者至上”永远是我们医者行动的准绳。

这首先就要求医者要在准确诊断、准确辩证的基础上,做到准确施术。他认为准确诊断是治病的第一要务,应将人体运动解剖生物力学与经络经筋诊断有机结合,将现代检查仪器如X片、CT、MRI等作为中医四诊手段的延伸,运用四诊合参,分析归纳,准确辨证,做到辨证施推。临证时要根据病情选用准确而适宜的推拿手法,准确抓住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重点,达到“手上长眼睛”的境界,要善于用双手在患者身上准确捕捉细小的阳性反应点,以及感觉肌肉组织的软硬度变化,从中找出疼痛点和病变所在。对于筋伤疾病急性期患者,或阳性点反应明确的患者,不要立即在病变部位或阳性反应点上施手法,而应先放松其周围的软组织,然后找准阳性反应点施以点、按、弹、拨等舒筋解痉类手法,力量由轻渐重,尽量避免重伤软组织。正所谓“有伤不治伤,治伤先治两端”。

第二,在准确的基础上,还要加上手法的巧妙方能落地生根。而这个“巧”就需要临床的大量实践,在手法发力的方向、发力的大小、发力点的把握、发力的时机和持续时间的掌控不断磨合以求达到最完美的状态。如:在治疗腰背部劳损性疾病时,善于运用食、中、无名三指点按法点按华佗夹脊穴和督脉穴位,要求三指用力均匀,垂直作用于皮肤,从上而下,逐穴施术,以振奋阳气、通达全身经脉,手法虽不重但气感明显,为后面在病变部位施用手法打下基础。其次手法之“巧”还体现在推拿手法的交换更替、身体姿势和体位的变化,要求在给不同部位施术时身体的姿势要随着施术部位的改变而改变,但姿势的变化既要有利于医生发力,又要注重形体美。患者各部位的肌肉有厚薄之别、关节连接有起伏之异、耐受力有强弱之差、不同的部位所用的手法择重又有一定差别,如:推拿治疗腰、臀、大腿后侧等肌肉丰厚的部位,郭老师善于采用拇指点按法、肘尖点按法,他认为从力学角度分析,此类手法着力面积小、力量集中、压强大,巧用力量即可深透到病所,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对于背部、四肢末端、关节等肌肉薄弱的部位,他则喜于采用鱼际揉法、掌揉法、拿捏法等,他认为此类手法着力面积大、力量分散、压强小,用力轻巧即可达到放松肌肉、缓解痉挛的目的。

第三,做手法时,特别是在做整复正骨手法时,不仅仅只是追求效果,而忽略了患者安全。推拿手法不仅要追求短期即时效果,还要考虑对患者远期的影响。在这方面吾师可谓典范,老师创立的“患者颈椎主动旋转,术者提拉法”,简称“颈椎旋提手法”,运用颈椎主动旋转是颈椎产生在生理范围水平方向的旋转,术者仅仅施加纵轴方向的提拉力量,是的患椎处小关节发生松动,释放局部压力。避免传统被动旋提手法操作不当导致椎体旋转超过解剖位导致医疗事故发生,大大提升了安全带;同时也最大化的保护患者颈椎间盘,避免旋转一瞬间对椎间盘产生巨大的压强导致椎间盘退变的加速,充分考虑了患者的远期利益,真正做到了医者仁心,德术兼备。做到这一点,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临床经验,大医精诚的道德修养,三者缺一不可。

二、松为要旨,柔美于外

郭老师在推拿临证中认为“松”字尤为重要,既是前提,又是目的。“松”即包括医生与患者的“神松”即精神的放松,又包括医生与患者的“体松”即肌肉的放松。推拿治疗过程中要做到医患之间互相配合、相互信任、关系和谐,才能达到“神松”与“体松”的完美结合,起到疏通经络、缓解疼痛、治愈疾病的作用。郭老师认为推拿手法能针对筋伤疾病所表现的疼痛和肌肉紧张、痉挛、粘连等这几个主要环节,打破其恶性循环,既可治标,也可治本。从治标来看,推拿能将紧张、痉挛或粘连的肌肉充分松弛,从而消除疼痛;从治本来看,要善于抓着原发病灶及阳性反应点这个关键,医生可以通过各种推拿手法,在放松原发病灶及阳性反应点周围软组织基础之上,着眼于阳性反应点重点施术,将其彻底消除,使气血得以通畅,达到舒筋通络的效果,即松则畅通、通则不痛。

所以具体运用中,郭老师提倡手法要柔和美观。推拿手法要柔和而有力,不要使用蛮力、暴力,推拿用力做到“蓄劲缓发”,《易传·系辞》说:“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在手法的具体操作中,要以柔为本,刚柔相济,做到轻柔而有节奏性,保持手法节律、速率和压力均匀一致,控制力量的稳定性,不可轻重不一、忽轻忽重,应当把能使用的力量均匀不断的分配到每次手法动作中,始终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运用最小、最少的力量,更加合理的产生出最佳的推拿治疗效应。他认为手法柔和并非软弱无力,即使最轻柔的手法,也要求“轻而不浮”,柔也不等同于“轻”,柔和的手法有轻也有重,轻者如抚法、摩法,徐缓而不带动皮下软组织;重者如弹拨法、点按法,着力准确深沉而缓和,带动皮下软组织将力量渗透到深部组织。郭老师在推拿治疗中,注重将手法技巧与力量完美结合,不管对体质相对瘦弱的南方人还是壮实的北方人,无论是中青年还是老年人,均力至病所恰到好处,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当然仅柔和还不够,要想疗效卓越还必须动作优美,步骤流畅。郭老师创新性地提出推拿治疗中的“美学观”。他认为“美”学在推拿治疗中非常重要,通过美的姿势、美的语言、美的手法,将“美”作为纽带在医患之间架起关系和谐、相互信任的桥梁,让“美”的信息在医患之间传递,让患者及其陪护的家属在治疗同时,感觉到“美”的存在,得到“美”的享受,得到心理和身体上的治疗。同时临床发现一个好的手法,发力精准,动作协调,步骤流畅,大都是很符合生物力学的,自然是很美的。相反一个手法,看着别扭,充满矛盾不协调,肯定是不符合人体生物力学规律的,自然算不上好手法,这种手法大都不安全,患者在被治疗过程中苦不堪言,施术者长此以往也极易损伤己身。

因此一个推拿临床医师,能做到手法柔和,发力巧准,整体协调,赏星悦目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