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论著 > 正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论著 > 正文

耳鸣耳聋中医治疗体会

发布人:郭剑华名中医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1/5/13 浏览量:

耳鸣是指是一种主观感觉,周围环境并无相应声源,患者自觉耳内鸣响或有异常声响。耳聋是指听觉系统的传音、感音功能异常所致的听觉障碍或听力减退。耳鸣的发病率较高,约占13%~18%,因耳鸣严重而求医的约占2.4%,而老年人群中33%有耳鸣主诉,其中进行性加重和久治不愈者甚多。《医学入门·卷五》曾记载:“耳鸣乃是聋之渐也。”听力障碍者耳鸣发生率更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耳鸣与耳聋在临床上常常伴随或先后出现,其病因病机与辨证施治原则也基本相同,因此,中医历来将其视为同一种疾病,其治疗为当今临床公认的难题之一。由于耳鸣耳聋的病因多达十余种,西医治疗耳鸣耳聋方法众多,但由于目前机制难以明确,治愈的患者尚不多,疗效也不尽人意。针灸治疗耳鸣耳聋有其独特之处,在于经络辨证及脏腑辨证。准确的辨证和治疗方法的选取是中医治疗的前提,也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治疗耳鸣,首辨新久虚实。笔者临床上应用针灸、耳穴压丸、辨证中药内服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一、针灸治疗

1.体针:主穴:上翳风、翳风、耳门、听宫、听会、天容(患侧);百会/四神聪、头针颞后线、

加减:实证+行间、侠溪、足临泣、中渚/液门(天部);耳尖放血。

虚证:太溪、太冲透涌泉、养老。

针刺重点:耳门斜向下,听宫直刺,听会、翳风及上翳风斜向上,五针均顺着耳道方向刺激。耳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直至患者自觉针感向耳周、耳底传导。留针30min,每周3次,共治疗4周。

2.灸法:选百会;耳周听宫、听会、翳风等穴行灸法。

3.耳穴压丸治疗:1)屏间、内耳、颈椎、神门、皮质下+肾(低音);2)屏间、内耳、颈椎、神门、皮质下+胆、肝(高音)。双耳交替贴,2次/周。

二、中药内服

(一)实证:

1.清耳增听汤

主治:曾有耳内肿痛流脓史,或目前仍然间或流脓,听音不聪,头部欠清朗感觉者。

处方:金莲花6克,杭菊花10克,连翘10克(主);龙胆草6克,胡黄连6克,栀子6克(辅);骨碎补10克,紫草6克,乳香2克(佐);菖蒲6克,荷叶10克(使)。

加减:若脓水多,可加蚤休6克(须用百合科的,市场每用拳参或独角莲代用,万万不能);若大便欠通,证又属实,脉实苔厚者,可加生大黄6~10克;若耳前耳后痛,且出臭脓,可加露蜂房6克,地骨皮10克。

注:耳内有脓者,须配合外治。

2.宁耳止蝉汤

主治:耳鸣,听音欠聪,或睡眠欠佳,偏于阴虚者。

处方:珍珠母12克,磁石10克(主);苦丁茶6克,杭菊花10克,女贞子6克,干地黄10克(辅);骨碎补10克,紫草6克,牛膝10克(佐);荷叶10克,合欢皮10克,鲜金针菜叶4茎(使)。

加减:若血压高者,加夏枯草10克,双钩藤10克;若大便干燥者,女贞子改为10克,再加火麻仁、全瓜蒌各10克。

注:金针菜叶,即晚间开黄花,可摘花当菜吃者,叶如兰花叶。另有一种早晨开花者,不可代用。

3.通䏄再聆汤

主治:耳聋,听力逐步下降,无药物中毒史,无流脓、耳底痛等症状。聋不久,有生效者;若聋已久,服之亦难生效。

处方:菖蒲6克,路路通6克,皂角针6克(主);龟板10克,青龙齿10克,远志5克(辅);牡荆子6克,骨碎补10克,百合10克(佐);葛根10克,荷叶10克(使)。

加减:大便干者加女贞子10克,火麻仁10克;头痛者加蔓荆子10克,亦可加黄羊角用。

4.解毒闻声汤

主治:链霉素中毒耳聋,日短者可生效,日久者难以生效。

处方:甘草6克,黑豆(打)15克,骨碎补10克(主);紫草6克,菊花10克,百合10克(辅);菖蒲6克,路路通6克,磁石10克(佐);荷叶10克,黄羊角屑3克(使)。

加减:表情呆钝者,加龟板、龙齿各10克;大便干者加火麻仁10克,亦可于原方中加女贞子6克同用。

注:黄羊,即草原或戈壁滩中之野生羊群,其角在当地不加利用。挫屑用于中毒耳聋,有一定效果,但药肆不备,须托人代觅。

5.活血返聪汤

主治:老年听音欠聪,头部少清朗感或略显阳亢之象者。

处方:骨碎补10克,红花6克,路路通6克(主);磁石10克,菖蒲6克,黄精6克(辅);干地黄10克,女贞子6克,百合10克(佐);菊花10克,荷叶10克(使)。

加减:血压高者加夏枯草10克,双钩藤10克;睡眠不好者,加鲜金针菜叶4茎;大便干燥者女贞子改为10克,可再加火麻仁10克,全瓜蒌10克。本方亦可加入山萸肉10克。

食疗:零余子,即山药藤上之珠芽,俗称“山药果”,可煮熟去皮蘸糖食,大者21粒,小者35粒。

(二)虚证

主治:耳内犹如蝉鸣,鸣声一般不会很大、很响,可伴有腰膝酸软,眼花,眼干涩等肾阴不足之证。

1.益气聪明汤加减滋阴补肾:葛根20克,蔓荆子15克,黄柏10克,黄芪10克,莪术20克,川芎10克,蝉衣10克,灵磁石30克(先煎),神麦曲各10克,石菖蒲10克,珍珠粉0.3克(冲)。水煎服,日3次。

2.耳聋左慈丸滋肾平肝:

熟地120g,山药60g,山茱萸(制)60g,茯苓45g,牡丹皮45g, 泽泻45g煅磁石20g,竹叶柴胡33g制丸一次6g,日三次。

小结:

中医针灸治疗耳鸣耳聋有独特优势,针刺治疗耳鸣在临床应用较广,多以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相结合,耳周五穴为常用之穴,其分属于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其中手足少阳经脉均“从耳后入耳,出走耳前”,手太阳经脉“却入耳中”,与耳关系密切。针刺耳周五穴正是遵循“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经络辨证理论。在临床治疗中往往还遵循“实证开四关,虚证补肝肾”的原则。合谷、太冲为原穴,合谷开窍调气,太冲疏肝解郁;补肝肾,乃肝肾同源,肾开窍于耳,针其输穴和原穴之太溪,结合足三阴之交会穴三阴交,可扶正固本。以上诸穴远近同治,上下配合,既开通清窍,又调补肝肾,使精气上输耳窍,共奏止鸣复聪之效。

艾灸遵循“热证可灸”的观点,结 合朱丹溪所言“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发之 义也”,“虚者之使火气以助元气也”,“实者灸之,使 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无论 寒证、热证、虚证、实证皆配合艾条灸百会穴及耳周腧穴。此举可激发经气,共奏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等双向调节作用,达到阴阳气血的平衡,而使诸多因素所致的耳鸣好转或消失。

耳穴按压近几年被很多患者认可,主要取、屏间、肝、肾、内耳、外耳、神门、皮质下等。取肝、肾区因为肝肾同源,肾开窍于耳,取其滋补肝肾、疏肝泻火之功,内、外耳为病变部位取穴;神门、皮质下取其镇静安神,调节大脑皮层功能之功;

耳尖穴点刺放血,取其泄热明目利窍之功,耳体穴相配,较单用体针治疗能缩短疗程,见效快。

综上,笔者临床上在治疗耳鸣耳聋是将针灸、耳穴、中药有机结合辨证施治,疗效明显,值得推广。但不可否认耳鸣仍是治疗难题,首先耳鸣为主观性症状,医者难以把控;其次长期耳鸣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持续性较差;同时存在辨证杂乱及辨证准确性低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