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曾宪策传承工作室
跟师医案
继承人姓名 |
刘才英 |
指导老师姓名 |
曾宪策 |
疾病名称: 学习中药性状鉴别的心得 |
|||
中药性状鉴定,是中药材传统经验的总结,是鉴定中药品质真伪优劣的重要方法。其目的是确定药材是否符合医药上应用的要求,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可以减少中药材“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乱象。性状鉴定就是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入水、火烧等一些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检查药材的外观性状。这个方法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鉴定药材的宝贵经验的总结,它具有简单、易行及迅速的特点,是其它种鉴定方法的基础。 1、形状。一种药材的外形特征,一般是固定的,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纺锤形、条形……所以有的品种老药工使用的语言很形象,对于根及根茎类药材可直接观察,如防风、板蓝根的根头部有密集的横向环纹,状似蚯蚓头,被称为“蚯蚓头”;天麻的鹦哥嘴(干枯的红棕色芽胞)和肚脐眼(自母麻脱落下来的疤痕)。有些叶、花类药材很皱缩,须先用热水浸泡一下,然后摊开观察;在观察某些果实和种子时,亦可用热水浸软,以便剥去果皮或种皮,观察内部特征。 这些形容既简单又生动,易懂易记,也是鉴别时的重要依据。 2、大小。药材的大小(指长短、粗细、厚薄),一般有一定的弧度,在测量时要注意测量几个最大和最小的。特别要注意的是现用人工种植药材较多,其大小与传统野生药材存在差异。3、表面。药材的表面特征是不一样的,如光滑、粗糙、皮孔、皱纹,单子叶植物根茎及球茎上的膜质鳞叶、根痕,蕨类植物的鳞片、毛等等。这些特征的有无和程度,常是鉴别药材的重要条件之一。 4、颜色。商品药材的色泽一般是固定的,色泽的变化与药材的质量有关。在观察颜色时,药材应干燥,不应在有色光下进行,最好在白天的自然光线下进行,必要时可在日光灯下进行。如加工条件变化,贮藏时间不同或消毒不当等,就会改变药材的固有色泽,也表示药材质量降低。 5、质地。指药材的软硬、坚韧、疏松、粘性或粉性等特征。常用术语很多,如松泡、糟、粉性、柴性、油性、角质。 6、断面。一是指自然折断面:观察折断时的现象,如有无粉末飞扬、响声、难易等,折断面的平坦、颗粒性、纤维性、胶丝以及层层剥离情况,此法主要用于皮类、长条状的根茎类药材的鉴别。二是用刀横切(或削)成平面:观察皮、木质两部分的比例,色泽、花纹及射线与维管束的排列形状等性状特征。 7、气。药材中含有挥发性物质,就会有特殊的香气或臭气。有些药材的气是十分特殊的,成为鉴别时主要的依据之一。 8、味。该法以尝的方式进行,由于舌尖部只对甜味敏感,而对苦味敏感的是接近舌根的部分,所以在尝药时要取少量代表性样品,放在口里咀嚼至少一分钟,使舌头的各部分都接触到药液,这样才能准确尝到药味。对具强烈的刺激性和毒性的药材,口尝时要特别慎重。 9、入水。利用某些药材在水中有各种特殊变化,作为鉴别特征之一。如秦皮、红花、藏红花等。 10、火烧。有些藤木类、树脂类和动物类药材用火烧之,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响声等现象,而用以鉴别药材。 中药材品种与产地鉴别一直是困扰中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难题。中药材品种与产地鉴别的技术研究基础薄弱,技术体系不完善,技术方案不成熟。 中药材品种的性状不同主要是因不同的种植环境、地域或栽培方式等,使得中药材出现不同的外观表型,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转变为新的“品种”(栽培类型),使得技术体系的建立更加困难。 中药材的外观形状与真伪优劣指标(道地性)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有“辩状论质”之说。即中药材因品种及产地的不同,质量及功效存在差异,对于临床应用等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中药材品种与产地鉴别研究对于中药质量控制及产业健康发展尤为重要。随着中药材栽培品种和产地的逐渐增多,传统的鉴别方法对于新的品种或品系以及产地的鉴别已较为困难,新的鉴别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
|||
指导老师批语: 传统中药性状鉴别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中药学、中药化学、药用植物学等学科,也是经验性的学科。需在学习前辈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加之长期的积累,唯有多学、多看,方能熟悉各类的药材的特点、把握要点,做好传统中药性状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