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忠庆临证经验总结
经验总结
发布人:朱忠庆工作室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3/1/18 浏览量:
朱忠庆临床辩证施治经验总结
朱忠庆主任医师为“渝州正骨诊疗术”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中医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全国骨科医院学术研究会副主任,四川省中西医结合骨伤专委会副主任,重庆市中医学会骨伤科专委会副主任,重庆中西医结合骨伤专委会副主任,重庆中医学校客座教授,中国中医药核心期刊《中医正骨》常务编委,重庆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2000年被授予重庆市名中医,在国内中医骨伤专科享有一定知名度。从事骨伤临床工作60余年,精通中医基础理论,经过临床钻研探索,积累了丰富的骨伤科临床经验,其精湛的医术得到同行的公认。思想开拓,在坚持突出中医特色的同时,大胆引进现代医学技术,对传统的接骨手法进行了许多创新,解决了许多骨伤科的疑难课题,如卧位牵引加手法,解决了肱骨外科颈向前成角及肱骨髁上骨折时内翻畸形。熟悉现代医学信息技术,掌握学科前沿动态,带领低年资医师开展了全髋置换术,椎弓根钉治疗脊柱骨折、脱位伴截瘫,C臂X光机下闭合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胫骨干骨折等手术,积极倡导开展微创手术治疗骨折。撰写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多次获省、市优秀论文奖,主研的《移动式多功能牵引架》获重庆市渝中区科技成果二等奖,并获国家级发明专利,列为重庆市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他是科研项目“渝州正骨学术思想的研究”的主研之一,对骨伤专科建设、人才梯队建设提出了长远规划,为专科专病的建设发挥了带头作用。
朱老师认为中医手法正骨治疗不仅仅是一门技术,还应该是一门艺术,应该将医生高尚的道德和情操融入其中,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临床经验,朱老师总结出了骨折治疗的十六字方针:“轻巧手法,动静固定,内外用药,导引锻炼”,即分析骨折致伤原因及骨折类型确定复位手法,复位过程中做到手法轻巧,复位后有效固定,辅以内外用药,加强功能锻炼,以达到优良的治疗效果。
一 、在全面继承前辈正骨手法的基础上,提出渝州正骨八法
在骨伤科治疗中,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临床上应用很广。《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释义中概括为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摸”。朱老师在前辈基础上,提出渝州正骨八法:拔伸牵拉法,推挤提按法,折顶对位法,嵌入缓解法,回旋拔槎法,摇摆推顶法,倒程逆施法,旋撬复位法。朱老师尤其在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上有独到之处。
桡骨远端骨折通常综合运用“牵抖复位法”和“提按复位法”进行整复,整复前了解移位方向及骨折分型,决定采用相应手法。
(一)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
1、牵抖复位法 适用于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或骨折断端向掌成角,但骨折非累及关节,不是粉碎者。患者坐位或卧位,屈肘90°前臂旋前位,一助手握住上臂,术者两手紧握手腕,双拇指放在骨折远端背侧,触摸准确继续牵引,待重迭基本矫正后,稍旋后猛力牵抖,同时掌屈尺偏,骨折得到复位。
2、提按复位法 适用于老年患者,骨折累及关节,粉碎骨折病人。患者平卧屈肘90°,前臂旋前位,一助手握住拇指及其他四指,另一助手握上臂对抗牵引,待嵌插骨折矫正后,术者先矫正旋转移位及侧方移位,然后双拇指挤按骨折远端背侧,其他手指置近端掌侧向上端提,骨折即可复位。
3、顺筋理络法 骨折经手法复位成功后,在助手的牵引下,术者一手托住患者手腕固定骨折部位,另一手将各手指依次作平稳纵向牵拉,然后再沿伸屈肌腱走向作2—3遍推按舒理。以后换药时仍可在有效的保护下重新使用该手法。
(二)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
屈曲型骨折牵引方法相似,复位方向相反。
二、骨折固定上,提出动静固定的固定原则
复位后的固定,渝州正骨常用渝州地区盛产的竹子作为小夹板材料,也用木板、硬纸板等。朱老的小夹板外固定法体现了骨折愈合所需要求的“动静”结合的原则,利用有弹性的小夹板和纸垫,把骨折局部固定起来,既可以保持整复后的骨折位置,限制骨折断端的活动,尤其是对骨折愈合不利的活动能有效的控制,又能让肢体和肌肉进行必要的生理活动。当肢体活动时,外固定随着肢体一块动,由于纸垫的压力和固定夹板的弹性作用,使肌肉收缩活动所产生的内在动力,传达到骨折断端,在骨折端之间产生一种对向挤压的作用。这种作用能保持骨折断端位置,又能促进骨折的复位,对骨折的愈合是非常有利的。朱老在桡骨远端骨折的固定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一)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
用四块夹板超腕关节固定。伸直型骨折先在骨折远端桡背侧放一环型条垫,然后用四块夹板固定,上端达前臂中、上1/3处,背侧板下达掌指关节处,宽度侧根据患肢形状塑形:在前臂处为1/3周径宽,在腕部则为自桡骨茎突至尺骨茎突,约为腕周径的1/2,在手掌背处为第一掌骨至第五掌骨,掌侧板下达远侧腕横纹,为前臂及腕部周径的1/3。
(二)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
固定时则在远端掌侧和近端背侧各放一平垫,桡、掌侧夹板下端应超过腕关节,限制桡偏和掌屈。
三、重视骨折治疗中三期辩证论治,内外用药
以桡骨远端骨折为例,药物治疗采用我院自制经验方,按骨折三期分治原则实施:
1、外敷:早期(骨折后1—2周)瘀滞较重,用红肿膏(组方:生大黄 芙蓉叶 泽兰 姜黄 天花粉 瓦楞子等);中期:(骨折后3—6周)外敷活血化瘀膏(组方:当归 土鳖虫 三棱 莪术 红花 泽兰等);后期:(骨折6周后)外敷活血活络膏。
2、内治:早期:按气血辩证,骨断筋伤,血脉受损,气血淤滞,内服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之剂,代表方:初伤胶囊(组成:三七 大黄、红花 川芎 当归 泽兰 等);中期:宜采用和营生新,接骨续筋、调和营卫与气血,代表方:中伤胶囊(组成:续断 骨碎补 当归 三七 丹皮 泽兰等);后期:内治采用脏腑辩证,以肝、脾、肾为主,因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肉化生气血,补益肝肾,可用本院制剂补骨胶囊(组成:海螺蛸 熟地 鹿角胶 红参 当归 黄芪等),肝肾胶囊(组成:淫羊藿 肉苁蓉 补骨脂 锁阳 核桃仁 鹿茸等)
3、外用方上肢骨科洗方:处方:伸筋草30克,舒筋草30克,桑枝15克,艾叶15克,桂枝15克,防风15克,红花15克,川芎15克。下肢骨科洗方 处方:伸筋草30克,舒筋草30克,海桐皮30克,威灵仙30克,三棱20克,牛膝15克,五加皮15克,木瓜15克,红花15克。解除夹板固定后,煎水熏洗患肢。
四、重视功能锻炼,导引练功以治骨
在整复和固定已完成后,能否使骨折迅速愈合,其中关键之一在于及时恰当的导引练功。导引是由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相结合的一种治病和保健的外治法。导引练功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全身或局部的动作,有刚有柔,刚柔相济,姿势齐全,内容丰富,既可防病,又可治病,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份极为珍贵的遗产。我院老一辈伤科名家,多是一些经过内功训练的气功家,武术家,他们在治伤时,十分重视导引练功疗法,不仅一般的关节活动的锻炼,对一些具体的部位,提出了具体的锻炼方法,在继承古代的少林内功、五禽戏、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等功夫基础上编选一些颈肩胺腿、肘膝腕踝手的练功动作。渝州正骨认为伤肢关节活动与全身锻炼对治疗骨伤能起到推动气血的流通和加速祛瘀生新,改善血运,促进血肿,肢体水肿的吸收消散,能促进骨折的愈合,使关节肋络都得到濡养,防止筋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有利于功能恢复。导引练功疗法是治疗骨折的大法。
朱老师在前辈基础上,总结了一套临床行之有效的导引锻炼方法。例如上肢骨折从夹板固定后就要患者进行主动握拳,收缩上肢肌肉的活动,下肢骨折在夹板固定前提下,进行股四头肌的收缩,主动做足趾的上下活动及踝部的伸曲活动等。患颈、肩痛的病人往往手臂不能上举,指导患者采用“左右开弓”、“开阔胸怀”、“左右冲拳”等动作,来恢复颈、肩部位的活动功能,腰痛的患者转腰功能差,采取 "转腰推掌”、“叉腰旋转”、“弓步插掌”等动作,来恢复病人腰部的活动功能。针对各部位的分部练功法,对疾病有显著治疗效果,用于指导患者平时加强活动,同样可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