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师承工作 > 正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师承工作 > 正文

肱骨干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发布人:朱忠庆工作室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3/1/18 浏览量:

15g  骨碎补15g  桃仁10g  红花10g  制乳香6g  制没药6g  甘草6g

功效:和营、接骨、续损。

用法:125ml 2/日 口服。小孩和老年人适量减半。

3)骨折后期治疗(伤后4-6周):骨折后期养血、舒筋、壮骨。运用我院的补骨或肝肾胶囊。方用健骨汤加减。

组方:续断20g  骨碎补20g  熟地20g  皂角刺20g  黄芪30g  鸡血藤30g  杜仲15g  寄生15g  白术15g  当归12g  茯苓12g  红花10g  五加皮10g  土鳖虫10g  炙甘草8g

功效:滋补肝肾,强筋健骨

用法:125ml 2/日 口服。小孩和老年人适量减半。

2.中药外治

1骨折早期:中药红肿膏或岐黄膏(本院制剂)疗法,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功效:用于跌打损伤,骨折早期肿胀疼痛

用法:直接将膏药平铺纱布上,包扎在上臂,再用夹板固定。

2)骨折中期:中药活血膏(本院制剂)疗法,可活血散瘀,通络续筋

功效:用于跌打损伤,骨折中后期肿胀疼痛活动不利等。

用法:直接将膏药平铺纱布上,包扎在上臂,再用夹板固定。

3)骨折后期:中药汤剂熏洗局部,以舒筋通络。

组方:桑枝30g  威灵仙30g  伸筋草30g 舒筋草30g  红花15g  川芎15g  防风15g  艾叶15g  桂枝30g

功效:行气活血,舒筋通络

用法:漫入水中熬半小时后,将患肢放在其上,中药蒸汽熏之,待温度降下,患肢水洗之,在此两个过程中不断的锻炼关节,1/日。

(三)康复疗法

1.周内主要是患肢制动,有利于骨折的修复。伤后3可以做手和腕的主动活动,逐渐过渡到上臂肌群的主动等长收缩,同时辅以消肿的RICE原则。3天以后疼痛减轻,可在健肢的帮助下开始肩和肘的运动,在第4~5天内增加至全幅度活动度,可进行手指的屈伸练习;腕关节的背伸、屈曲练习;上臂前臂肌群的等长收缩练习,局部可做红外线紫外线光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炎、消肿、促进伤口愈合。

2.伤后1周,开始上肢肌群的主动等张练习及肩关节肘关节的主动运动。

3.伤后2~3周,站立位,主动耸肩练习10~20次,肩关节放松自然下垂,10次为一组,持续30秒;胸肌、背阔肌群的收缩练习;三角肌保护性的无阻力收缩练习持续时间及次数根据情况掌握,以无疼痛为限;肩部的部的摆动次数练习,10次一组,做2~3组为宜;增加前臂的内外旋练习,10次一组,做2~3组;肘关节屈伸功能练习,主动收缩为主,不增加阻力,以患者感觉疲劳为限。

4.3~4周以后,除肌力稍弱以外,整个患肢的功能科趋于完全恢复。此时康复训练主要涉及肩和肘两个关节,肩关节的活动度及肌力训练如前所述;肘关节训练屈伸功能,及前臂的旋转功能。

5.4~6周,在上述练习基础上,增加肩肘腕的抗阻力练习,加强前臂的内外旋功能训练。

6.6~8周,患侧上肢自然,以肩关节为轴心,做主动全旋练习,借助肋木、高吊、滑轮、强拉力器、橡皮带、体操棒等器械进行功能练习。

(四)其他疗法

诊疗过程中视病情需要辅以局部TDP,激光疗法,中频脉冲治疗,磁疗,中药熏洗等我院的特色物理治疗手段,可促进深部淤血吸收,使局部肿胀早日消退,为日后关节功能恢复创造条件,并大大减少日后关节的残留隐痛。

三、疗效评价

疗效评定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1995年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显效:骨折愈合,肩肘关节活动自如。

2.有效:骨折大部分愈合,肩肘关节功能改善。

3.无效:骨折不连,折端无骨痂生长,关节僵硬,功能差。

肩关节治疗成绩判定标准(JOA)

指标

分数

得分

I.疼痛(30)

 

 

1.

30

 

2.压痛或仅在运动、重体力劳动时出现疼痛

25

 

3.日常生活轻微疼痛

20

 

4.中等程度可以忍受的疼痛(使用镇痛剂,有时夜间痛)

10

 

5.高度疼痛(活动受限,夜间经常痛〉

5

 

6.疼痛而完全不能活动

0

 

II.功能 (20 )

 

 

15g  骨碎补15g  桃仁10g  红花10g  制乳香6g  制没药6g  甘草6g

功效:和营、接骨、续损。

用法:125ml 2/日 口服。小孩和老年人适量减半。

3)骨折后期治疗(伤后4-6周):骨折后期养血、舒筋、壮骨。运用我院的补骨或肝肾胶囊。方用健骨汤加减。

组方:续断20g  骨碎补20g  熟地20g  皂角刺20g  黄芪30g  鸡血藤30g  杜仲15g  寄生15g  白术15g  当归12g  茯苓12g  红花10g  五加皮10g  土鳖虫10g  炙甘草8g

功效:滋补肝肾,强筋健骨

用法:125ml 2/日 口服。小孩和老年人适量减半。

2.中药外治

1骨折早期:中药红肿膏或岐黄膏(本院制剂)疗法,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功效:用于跌打损伤,骨折早期肿胀疼痛

用法:直接将膏药平铺纱布上,包扎在上臂,再用夹板固定。

2)骨折中期:中药活血膏(本院制剂)疗法,可活血散瘀,通络续筋

功效:用于跌打损伤,骨折中后期肿胀疼痛活动不利等。

用法:直接将膏药平铺纱布上,包扎在上臂,再用夹板固定。

3)骨折后期:中药汤剂熏洗局部,以舒筋通络。

组方:桑枝30g  威灵仙30g  伸筋草30g 舒筋草30g  红花15g  川芎15g  防风15g  艾叶15g  桂枝30g

功效:行气活血,舒筋通络

用法:漫入水中熬半小时后,将患肢放在其上,中药蒸汽熏之,待温度降下,患肢水洗之,在此两个过程中不断的锻炼关节,1/日。

(三)康复疗法

1.周内主要是患肢制动,有利于骨折的修复。伤后3可以做手和腕的主动活动,逐渐过渡到上臂肌群的主动等长收缩,同时辅以消肿的RICE原则。3天以后疼痛减轻,可在健肢的帮助下开始肩和肘的运动,在第4~5天内增加至全幅度活动度,可进行手指的屈伸练习;腕关节的背伸、屈曲练习;上臂前臂肌群的等长收缩练习,局部可做红外线紫外线光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炎、消肿、促进伤口愈合。

2.伤后1周,开始上肢肌群的主动等张练习及肩关节肘关节的主动运动。

3.伤后2~3周,站立位,主动耸肩练习10~20次,肩关节放松自然下垂,10次为一组,持续30秒;胸肌、背阔肌群的收缩练习;三角肌保护性的无阻力收缩练习持续时间及次数根据情况掌握,以无疼痛为限;肩部的部的摆动次数练习,10次一组,做2~3组为宜;增加前臂的内外旋练习,10次一组,做2~3组;肘关节屈伸功能练习,主动收缩为主,不增加阻力,以患者感觉疲劳为限。

4.3~4周以后,除肌力稍弱以外,整个患肢的功能科趋于完全恢复。此时康复训练主要涉及肩和肘两个关节,肩关节的活动度及肌力训练如前所述;肘关节训练屈伸功能,及前臂的旋转功能。

5.4~6周,在上述练习基础上,增加肩肘腕的抗阻力练习,加强前臂的内外旋功能训练。

6.6~8周,患侧上肢自然,以肩关节为轴心,做主动全旋练习,借助肋木、高吊、滑轮、强拉力器、橡皮带、体操棒等器械进行功能练习。

(四)其他疗法

诊疗过程中视病情需要辅以局部TDP,激光疗法,中频脉冲治疗,磁疗,中药熏洗等我院的特色物理治疗手段,可促进深部淤血吸收,使局部肿胀早日消退,为日后关节功能恢复创造条件,并大大减少日后关节的残留隐痛。

三、疗效评价

疗效评定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1995年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显效:骨折愈合,肩肘关节活动自如。

2.有效:骨折大部分愈合,肩肘关节功能改善。

3.无效:骨折不连,折端无骨痂生长,关节僵硬,功能差。

肩关节治疗成绩判定标准(JOA)

指标

分数

得分

I.疼痛(30)

 

 

1.

30

 

2.压痛或仅在运动、重体力劳动时出现疼痛

25

 

3.日常生活轻微疼痛

20

 

4.中等程度可以忍受的疼痛(使用镇痛剂,有时夜间痛)

10

 

5.高度疼痛(活动受限,夜间经常痛〉

5

 

6.疼痛而完全不能活动

0

 

II.功能 (20 )

 

 

1.综合功能(10):

 

 

外展肌力的强度

 

 

正常

5

 

4

 

3

 

2

 

1

 

0

 

耐久力:(在肘伸展位内旋位,举起 1kg哑铃保持水平的时间)

 

 

10 秒以上

5

 

3 秒以上

3

 

2 秒以上

1

 

不能

0

 

2.日常生活动作(10 ):

 

 

梳头

1

 

系带子

1

 

手摸嘴

1

 

睡眠时压着患处

1

 

取上衣侧面口袋的东西

1

 

用手摸对侧眼

1

 

能关或拉开门

1

 

用手取头上的东西

1

 

能大小便

1

 

穿上衣

1

 

(如果有其他不能做的动作各减 1 )

 

 

指标

分数

得分

1.上举(15 ):

 

 

150°以上

15

 

120°以上

12

 

90°以上

9

 

60°以上

6

 

30°以上

3

 

0°

0

 

2.外旋(9  ):

 

 

60°以上

9

 

30°以上

6

 

以上

3

 

——20°以上

1

 

——20°以下

0

 

3.内旋(6 ):

 

 

Th12 以上

6

 

L5 以上

4

 

臀部

2

 

其余以下

0

 

IV. X 线评价(5 )

 

 

1.正常

5

 

2.中度变化或半脱位

3

 

3.重度变化或脱位

1

 

V.关节稳定性(15 分〉

 

 

1.正常

15

 

2.轻度不稳定或有要脱臼的不稳定感

10

 

3.重度不稳定或既往有半脱位状态

5

 

4.既往有脱臼

0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

 

功能

评分

疼痛(45分)

45

 

 

 

 

 

 

 

轻微

30

 

 

 

 

 

 

 

中度

15

 

 

 

 

 

 

 

严重

0

 

 

 

 

 

 

 

运动(20分)

大于100°

20

 

 

 

 

 

 

 

50°-100°

15

 

 

 

 

 

 

 

小于50°

5

 

 

 

 

 

 

 

稳定性(10分)

稳定

10

 

 

 

 

 

 

 

中度稳定

0

 

 

 

 

 

 

 

不稳定

0

 

 

 

 

 

 

 

日常生活功能

梳头

5

 

 

 

 

 

 

 

自己吃饭

5

 

 

 

 

 

 

 

清洗会阴

5

 

 

 

 

 

 

 

自己穿衣

5

 

 

 

 

 

 

 

自己穿鞋

5

 

 

 

 

 

 

 

总分

100

 

 

 

 

 

 

 

稳定性=临床上没有明显的内、外翻;中度稳定=小于10°的内、外翻松弛;不稳定=10°10°以上的内、外翻松弛。

注:优:9090分以上;良:75-89分;可:60-74分;差:60分以下

 

 

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肱骨干中13横断形骨折,由于重力原因,断端容易分离移位,导致延迟愈合。

为了进一步发挥好中医药在治疗肱骨干骨折中的作用,并使其疗效优势得到认可,我们提出以下的解决措施和思路:

对于横断形骨干中13骨折,复位时避免牵拉,复位小夹板固定后以上肢外展支架或外展包将患肢抬高,避免断端分离移位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正骨科

2023年肱骨干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本病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制定的肱骨干骨折标准进行诊断。

1)年龄:多发于青年人。

2)病史:有外伤史,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或旋转暴力。

3)临床表现:局部肿胀,疼痛,压痛,功能受限,伤肢可有短缩成角畸形。注意是否合并桡神经损伤。

4)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当患者就诊时必须摄X正侧位片查看骨折移位情况,(一般应包括肩肘两端关节)。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徐银坎、葛宝丰、胥少汀编著,人民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

1病史直接或间接暴力外伤史

2症状:局部疼痛肿胀明显伤肢活动受限

3专科查体伤肢局部压痛剧烈有环形压痛,有上臂成角畸形,触摸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

4辅助检查: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二)骨折分型

1.按病因、病机及骨折线形态分型:

1.1直接暴力,多为横断或粉碎性骨折,多发生在肱骨上段。

1.2间接暴力,多为斜形、螺旋形骨折,多发生在肱骨下段。

1.3旋转暴力,呈螺旋形骨折,多发生在肱骨中下段。

2.按受伤部位及与三角肌止点的关系:

分为上1/3骨折,中1/3骨折,下1/3骨折。上1/3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多为横断或粉碎性骨折,近折端受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的牵拉而向内向前移位,远折端因三角肌,喙肱肌,肱二、三头肌的牵拉而向外向近端移位。中1/3骨折,多由间接暴力,近折端由于三角肌的牵拉而向前,外移位;远折端因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近端移位。下1/3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呈斜形、螺旋形,近端向前成角内旋移位。中下1/3骨折可损伤桡神经。

3.AO/ASIS分型

A为简单骨折,仅有1条骨折线,其下再分3组,其中A1型为螺旋形骨折,A2型为斜形骨折,A3为横形骨折。简单骨折类型取决与发病机制,螺旋形骨折是扭力所致,斜形或横形是折弯力所致。

B为楔形骨折,有3个以上的骨折块,复位后主要骨块之间有接触。Bl螺旋楔形骨折、B2弯曲楔形骨折和B3碎裂楔形骨折3种亚型。骨折类型取决与发病机制,螺旋楔形骨折是扭力所致,折弯楔形是折弯力所致。碎裂楔形是扭力或折弯力所致。

C为复杂骨折,有3个以上的骨折块,复位后主要骨块之间没有接触。包括Cl螺旋复杂骨折、C2多段复杂骨折及C3无规律复杂骨折3种亚型。骨折类型取决与发病机制,螺旋形复杂骨折是扭力所致,分离不规则形复杂骨折是折弯力所致。

二、治疗方案

(一)传统手法整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治疗

1.对移位的肱骨干骨折,宜采用手法整复及夹板固定。在人的长管状骨中,肱骨干骨折非手术疗法即中医正骨效果最好,它允许一定程度的短缩、成角、旋转畸形(短缩<3厘米,成角<20°,旋转<30°),骨折愈合后不会影响患肢外观及功能。

2.手法正骨复位方法

1)肱骨干上l3骨折复位法

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患肢外展或屈肘下垂上臂,两助手分别握住患侧肩部和肘部对抗牵引,以骨折远端对骨折近端,纠正骨折端重叠、旋转及成角畸形,同时术者双手置于骨折处,在助手维持牵引下,术者两拇指抵住骨折远端后外侧,其余四指环抱近端前内侧,将近端托起向外,使断端微向外成角,继而拇指由外推远端向内,即可复位。对粉碎骨折,通过挤压法矫正较大骨块移位,使骨折断端及较大骨块尽量靠近。若软组织嵌入骨折断端,可用摇晃或回旋手法,使嵌入之软组织脱出。手法操作要温和,防止增加其他损伤。

2)肱骨干中1/3骨折复位法

治疗方法:在助手维持牵引下,术者以两手拇指抵住骨折近端外侧推向内,其余四指环抱远端内侧拉向外,使两骨折段端内侧平齐,并微向外成角,然后两拇指再向内推,纠正成角,使两骨折断端平复归原。助手徐徐放松牵引,使断端相互接触,微微摇摆骨折远端或从前后内外以两手掌相对挤压骨折处,直到骨擦音消失。

优化:对于横断形肱骨干中1/3骨折,复位时避免牵拉,复位小夹板固定后以上肢外展支架或外展包将患肢抬高,避免断端分离移位。

3)肱骨干下1/3骨折复位法

治疗方法:对螺旋或斜形骨折复位时仅需轻微力量牵引,骨折断端可留少许重叠,术者用按捺手法矫正成角畸形,再用两手掌将两斜面相对挤紧撩正。对螺旋骨折,应分析是由于内旋暴力还是由于外旋暴力所造成的。复位时,可握住骨折远段作与旋转暴力方向相反的较轻的旋转手法以矫正旋转畸形。

 3.外固定法:包括夹板、石膏等外固定。

肱骨干有较多肌肉包绕,骨折轻度的成角或短缩畸形,不影响外观及功能,故多采取夹板等外固定治疗。

1)上臂悬垂石膏:悬垂石膏适用于肱骨中段短缩移位的斜形骨折及螺旋形骨折。悬垂管型石膏,起于腋窝皱褶,止于掌指关节近端,肘关节屈曲90°,前臂处于中立位。采用悬垂石膏,应每周摄X线片,以便及时矫正骨折端分离或成角畸形。23周后应改用支具固定治疗。

2) 三角巾悬吊固定

适用于幼儿青枝骨折或其他不全骨折,悬吊2—3周。

3)小夹板固定:肱骨干各型骨折均可在局麻下或臂丛麻醉下行手法整复,根据X片移位情况,分析受伤机理,采取复位手法。麻醉后,纵向牵引纠正重叠,推按骨折两断端复位,小夹板固定。

前后内外四块夹板,其长度视骨折部位而定;上13骨折要超肩关节,下1/3与骨折要超肘关节,中1/3骨折则不超过上、下关节,并应注意前夹板下端不能压迫肘窝。

残留移位可用压垫继续纠正,桡神经沟处不可放置压垫。

小夹板固定后肘关节屈曲90°,以由肩致腕部的L形带柱防旋板固定,患肢悬吊在胸前。

改良小夹板的固定形式,在继承传统夹板固定的基础上,增加由肩至腕部的L形带柱防旋板,减少因旋转导致骨折移位几率。

(二)药物治疗

1.中药汤剂辨证内服

按骨折三期辨证施治进行分期治疗:

1)骨折早期治疗(伤后1-2周)早期二周内以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法为主,运用我院创伤初期的初伤胶囊。应注意早期用药老年人不宜攻伐太过。方可用方可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基础方:当归12g  川芎9g  生地12g  桃仁9g  红花12g  白芍12g  荆芥12g 防风12g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用法:125ml 2/日 口服。小孩和老年人适量减半。

2)骨折中期治疗(伤后2-4周):骨折中期和营、接骨、续损。运用我院的中伤胶囊。方用活血续骨汤加减。

组方:当归12g  川芎12g  赤芍12g  白芍1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