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医案 > 正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医案 > 正文

左桡骨远端骨折(伸直型)

发布人:朱忠庆工作室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3/8/4 浏览量:

患者王XX,女,58岁,初诊:2023年3月16日;因“摔伤致左腕肿痛、活动受限4天”就诊;查体:左腕及手背肿胀、淤青、餐叉样畸形、疼痛、腕关节活动受限,可扪及骨擦感及骨擦音,左小指麻木、左手背至末梢手指肿胀、指端感觉、血运尚可,活动一般,五指握力减弱。辅助检查:2023-03-16我院左腕X片:左尺骨茎突骨折伴桡骨远端骨折,桡骨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

治疗:采取渝州正骨手法进行整复及小夹板固定于中立位。复位后复查X片:桡骨远端背侧移位部分纠正,残留移位,掌侧皮质仍有嵌插,掌倾角和尺偏角可,后多次调整骨折对位效果仍欠佳,考虑为局部肿胀。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目前病情及治疗方案(保守OR手术)病人拒绝手术,遂予桡骨远端掌背侧加厚垫持续小夹板固定,口服我院院内制剂初伤胶囊和接骨七厘胶囊;复位夹板固定完成后要求患者开始握拳功能锻炼,五指完全用力张开及握拳记1次,每日要求进行2000次以上。

二诊:2023年3月21日:患者诉左腕疼痛稍减轻,腕背部肿胀较明显,复查DR提示骨折位置未完全达到解剖复位,但已达到功能复位要求,不影响患者后期功能恢复,换药时予以适度拔伸牵引维持骨折位置、桡骨远端继续掌背侧加厚压垫持续小夹板固定,继续口服我院院内制剂初伤胶囊、接骨七厘胶囊;要求加强握拳功能锻炼,五指完全用力张开及握拳记1次,每日要求进行2000次以上。

三诊:2023年3月30日:患者腕背部局部肿痛明显减轻。复查DR提示骨折较前无明显移位;嘱患者继续夹板固定,患肢悬挂于胸前。外敷活血消炎止痒贴膏;口服中伤胶囊、接骨七厘胶囊;继续要求加强握拳功能锻炼,每日要求进行2000次以上,可屈伸肘关节,适度行摆臂、推磨等动作训练肩关节,防治继发性肩周炎。

四诊:2023年4月14日:伤后4周来诊,患者腕背肿胀消退明显,断端压痛减轻,腕关节活动受限。肘关节活动良好,复查DR,断端对位可,骨折线较模糊,予夹板保护性固定,不再悬吊于胸前。外敷活血消炎止痒贴膏;口服补骨胶囊;要求加强握拳功能锻炼及耸肩、摆臂、推磨、仙人打扇、鲤鱼摆尾、冲拳等肩、肘、腕关节功能锻炼,可进行多次,以能耐受为限;

五诊:2023年4月28日:患者伤后6周来诊,肿痛明显消退,断端压痛明显缓解,腕关节活动受限明显改善,屈腕和背伸、旋转轻度受限,复查DR,断端已有明显骨痂生长。嘱可解除夹板固定。

 

按语:本病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制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标准进行分类,为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治疗采用传统中医手法整复(提按复位法整复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因多次整复、局部肿胀,或者组织嵌顿,复位效果欠佳,有残留移位。后采用间断牵引,骨折远端厚垫持续加压小夹板固定,逐步纠正了残留移位,骨折对位接近解剖复位。发挥了中医正骨优势。

夹板局部外固定的作用机制:1、骨折断端的倾向力  因固定采用的木板、压垫分量轻,几乎不增加肢体重力,上下关节也未被固定,骨折远端关节以下的重力可以被活动的关节所吸收,骨折部所承受再移位的倾向力也因大大减小,另外肢体重力虽有引起骨折再移位的不利方面,但在一定条件下,即将肢体放置在与骨折移位倾向相反的位置,肢体重力又可变为维持骨折对位或矫正残余移位的有力因素 2、肌肉收缩时内在动力,肌肉收缩时肢体周径变粗,布袋的约束力与压垫的是效应力都增高,保持骨折对位,纠正残留的成角及侧方移位,和西医所指肌肉铰链的马缰绳作用完全符合。3、布袋的约束力 4、压垫的效应力 效应力利用三点挤压杠杆原理,以压垫为着力点作用于骨折局部。

朱老强调,关于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问题。作为临床最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延续我们之前一直强调的观点,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仍要坚持首先采用手法复位固定的方式对骨折进行处理,对复位良好的骨折尽可能的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临床中对于无移位或移位不大,未波及关节面的骨折,大家采用保守治疗的观点还比较一致。对于波及关节面的骨折,在复位满意的情况下,仍建议保守治疗,但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看到手术指征在不断放宽,而不当的手术治疗并不会带来患者功能活动的改善,尤其是针对老年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