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滑膜炎指膝关节内的滑膜组织发炎,通常是由于膝关节扭伤和多种关节内损伤而引起的。临床可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借助MRI、关节液检查等可以帮助诊断。中医方面,我们继承和发扬全国名中医郭剑华教授“筋伤顽痹、内外结合、柔筋整骨、防治并重”的学术观点,郭亮主任中医师认为中老年的骨骼、肌肉系统有一个衰老、退变的过程,因此膝痹与肝、肾有密切关系,在此过程中最易发生的病理变化为瘀血和痰湿,外因有外伤和感受风寒湿邪,故从“肝肾气血亏虚为本,痰瘀寒湿阻络为标”,从整体观念出发,全方位调理,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
刘某某。女性,72岁,退休。重庆市沙坪坝区人。
初诊(2021年10月11日)就诊。患者因“反复左膝肿痛2月,加重4天”就诊。患者诉2月前久行后出现左膝反复肿痛,上下楼梯及下蹲时疼痛明显,自行膏药外贴轻微缓解。4天前外出旅游爬山后出现症状加重,再次膏药外贴后疼痛无缓解,故就诊。纳寐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沉。查体:左膝关节轻微肿胀,左膝胫股关节间隙内侧缘压痛明显,左膝髌骨尖下缘压痛,左膝内外膝眼较饱满,局部压痛,麦氏征(+),研磨试验(+),浮髌试验(+),抽屉试验(-),内侧副韧带分离试验(+),外侧副韧带分离试验(-)。左膝MRI提示“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滑膜炎、半月板变性”。患者老年女性,年过七旬,肝肾亏虚,“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无法滋养筋膜和骨骼,不荣则痛,此为发病之本。又因久行劳损致左膝关节肌肉、筋脉损伤,血溢于脉外,瘀血内生,筋脉瘀滞,不通则痛,舌红苔薄白,脉细数,舌脉合参。本病中医辨病为"膝痹病",辨证为"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西医诊断为:左膝关节滑膜炎;左膝关节骨性关节病。法当“补益肝肾、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治疗采用膝痹中医综合治疗方案。针刺膝四针,即内外膝眼、血海、梁丘,用捻转泻法,配合温针灸2柱;针刺阴陵泉、三阴交、丰隆,用提插泻法,日1次;推拿以拿、揉、滚等放松类手法为主;内服膝舒胶囊4粒,日3次;贴敷红肿消炎止痛膏,日1次;嘱其注意休息,减少负重行走及上下楼梯,避免外伤。
二诊(2021年10月17日):患者诉经以上方法治疗6天后左膝关节肿胀减轻,左膝疼痛较减轻,仍感左膝关节活动不利。予以针刺运动治疗:选穴:后溪穴透合谷穴、膝痛穴、条口穴透承山穴。患者取卧位或坐位,针刺得气后,同时嘱患者配合呼吸节奏做缓慢的膝部活动。治疗时间:以患者症状不加重为度,3~5分钟一组后休息2分钟,总时间在15~20分钟。并予以中药熏洗经验方熏洗治之:
处方:独活20g、川牛膝20g、续断20g、伸筋草20g、舒筋草20g、透骨草20g、三棱20g、路路通20g、莪术20g、艾叶30g、灵仙20g、桃仁20g、红花20g、当归20g、海桐皮20g,5剂,诸药水煎熏洗左膝关节,早晚各1次;嘱其配合左膝关节适宜功能锻炼。
三诊(2021年10月27日):患者诉左膝疼痛消失,行走活动基本正常。随访3月未复发。
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中医“骨痹”范畴。《黄帝内经》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劳逸失度、筋骨损伤、饮食无节等。如《内经》所言:“生病起于过用”,若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劳逸失度则会导致筋骨损伤。手法上予以:1. 点揉腧穴:患者平卧,术者立于患侧,用拇指指腹依次点揉内外膝眼、血海、鹤顶、梁丘、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委中穴。针对条索状结节或阳性反应点重点点揉,并用拇指指腹桡侧面作横向弹拨。每次约5分钟。2. 滚揉捏膝周:术者立于患肢旁,依次用滚、揉、捏法放松股四头肌群、内收肌群、髂胫束、内外侧副韧带等膝周软组织。每次约5分钟。3. 推揉提髌骨:患者双下肢平放,术者用一手五指固定髌骨,依次向上、下、内、外及内上、内下、外上、外下方向推动髌骨10~15次,对移动受阻的方向重点推动;然后将手掌轻压髌骨作左、右及环形揉动10~15次,使髌骨在股骨髁软骨面磨擦;接着用五指固定髌骨后用力将其向上反复提动5~10次,尽量每次使髌骨脱离开股骨软骨面。4. 牵屈膝关节:术者立于患肢远端,双手置于踝部并用力纵向牵拉患肢,持续1~2分钟后,最大限度伸屈膝关节,并加膝关节内外翻活动。反复5~10次,以增大关节间隙、解除周围粘连。治疗每日1次。并配合中药熏洗疗法是中医外治疗法之一,它通过药力和热力的有机结合,从皮到肉,从筋到骨,层层渗透。方中川牛膝强筋壮骨、逐瘀通经、通利关节、祛风除湿;独活功善祛风除湿,止下肢痹痛,为治风湿痹痛要药;红花活血散瘀;土鳖虫搜风通络;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海桐皮、舒筋草、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乳香可消瘀血、通心窍、通经络、舒筋骨,没药可通可散,能散瘀血、消宿血、破癥积、通经脉、散血热、止疼痛;制川乌可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共奏活血化瘀、通畅气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之功。加上针灸治疗,配额适宜功能锻炼,从而达到巩固疗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