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

更新时间:2025/3/17 浏览: 来源:郭氏筋伤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陶某,男,67岁,系务农人员,重庆市巴南区人。初诊(2024年3月28日):患者因“腰痛伴左下肢胀痛1+月。”前来就诊。患者主诉于1+月前患者晨起后出现腰部疼痛,腰部活动不便,稍行站立及久弯腰时加重,左下肢胀痛明显,久坐后起身下肢症状加重。遂就诊于当地社区医院予外用药物贴敷,症状有所缓解。后患者就诊于巴南区中医院,行腰椎MRI,提示:. 2-33-4椎间盘膨出,腰4-5椎间盘向左后突出。2. 2-1棘间韧带炎。3. 腰椎退行性变。行针灸等中医综合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纳眠可,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查体:腰部肌肉紧张,腰部活动受限,俯卧位脊柱无明显侧弯、凹凸畸形改变,未见明显红肿、青紫,腰3-1椎棘突及间隙旁开1.0cm处不同程度压痛,尤以腰4/5、腰51椎棘突及间隙侧旁开1.0cm处压痛为甚,双臀部及双下肢未见明显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左(+)右(±),"4"字试验左(+)右(±),骨盆挤压试验(-),屈颈试验(±),仰卧挺腹试验(+),梨状肌紧张试验(-)。其余脊柱及四肢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诊断:腰痹(气滞血瘀),西医诊断:1.(M51.202)腰椎间盘突出、2.(M54.300)坐骨神经痛、3.(M48.903)腰椎退行性病变。治疗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为法。针刺选取:腰部夹脊穴,双侧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患侧秩边、环跳、居髎、风市及阿是穴等。采用循经、对症、痛点针刺(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进针,平补平泻至得气,选取上述穴位6组,配合电针治疗仪疏密波刺激20min,日一次。配合隔物灸,采用隔姜、温针灸治疗20min,以温经通络,日一次。再配合郭氏筋伤理筋术对患者腰骶部及下肢不适部位进行推拿治疗,日一次。 二诊(2024年4月13日):患者诉腰部症状有所缓解,下肢胀痛较前有所减轻。治疗上予针刺下肢阿是穴、足三里、三阴交、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平补平泻至得气,配合电针治疗仪疏密波刺激20min,日一次。腰部继续予配合理筋类手法,日1次。嘱患者注意腰部锻炼。三诊(2024年4月25日),患者腰部症状基本消失,下肢症状明显缓解,嘱患者注意腰部休息,避免久坐、久站,弯腰劳累。适当腰部功能锻炼。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本案患者老年男性,系务农人员,系体力劳动者。起病缓,病程长。瘀血内生,沉积腰间,腰部筋脉、肌肉劳损,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症见:腰部疼痛,腰部活动不便,稍行站立及久弯腰时加重,左下肢胀痛明显,久坐后起身下肢症状加重。久坐后起身下肢症状加重。纳眠可,二便正常。治疗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针灸、推拿并用,通过29天的治疗临床症状基本痊愈。说明本案的治疗方法值得肯定。针刺选穴以局部针刺特定穴位为主要治疗方案,配合阿是穴使针感直至病所,再配以隔物灸,可达到温筋通络之功效。以郭氏理筋术放松腰部及下肢肌肉,促进血脉运行。再通过功能锻炼可增强腰部肌肉,使腰椎更具稳定性,亦可巩固疗效。临床诸法合用,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