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剑华教授曾说“在治疗筋伤疾病中,要充分重视整体观的原则,结合辨证论治的方法,才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所谓整体观,是指从全局考虑问题的观念,整体观,首先是指自然界本身是一个整体,人和其他的生命、生物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这个整体或某一部分受到损害,那么其他方面也将受到影响,整体则因之破坏。郭师从以下三方面认识整体观,第一,天人感应;第二,内外统一;第三,整体施治。
1.天人感应
“天人感应”早在《易经》年代即有所记载。《易经·第三十一卦》“泽山咸”解释:“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天地感而万物化生……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汉代大儒董仲舒吸收先秦之阴阳五行学说,并利用当时天文、历数、物候等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构造出了“天人感应”学说。天人感应既包括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包含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医在长期实践中,已经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从这一认识出发,就能理解人与自然界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自然界的运动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人体对于这些影响,也必然相应地反映出不同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所以《灵枢·岁露》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正值于此,郭师向来重视自然环境、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并指导临床辨证施治。以渝州患慢性筋伤、风湿类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的患者为例,初春少雨却难见阳光,气温偏于阴冷,容易外感风寒而旧患复燃,郭师在用药时往往加入防风、羌活、桂枝之类以祛风温经散寒。仲夏季节闷热潮湿,多易表现为困重、乏力、酸痛之症,此时郭师用药则根据病位病势,在上加入杏仁、香薷以开宣肺气,在中加入藿香、佩兰以芳香醒脾,在下加入黄柏、泽泻以泻其肾浊。盛夏炎热,常贪凉好冷躲在空调房中或对着风扇度日,容易伤风感寒,郭师对此喜用拔罐、刮痧、艾灸等法驱除寒邪、温通经脉。秋季多雨之时而易感受寒湿之邪,郭师好在方中加入二术、茯苓之列以燥湿。秋燥时节往往自觉肢体烦热,咽干鼻燥,郭师喜在方中加入石膏、栀子、沙参、麦冬等清热润燥。冬令阴霾寒冷,易表现为肢体冷痛、乏力,郭师则在方中多加入附子、干姜、细辛之属以温阳通脉。
除人与自然相感外,人与社会同样有所感应。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中人自身的心理状态、社会行为、生活习性、道德修养等对人的影响尤为显著。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载:“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闭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很多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生活习惯方面,饮食不节,大饥大饱,过寒过热,偏嗜五味等,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当今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社会压力日益增大,许多慢性筋伤或骨关节炎患者不仅在身体上无法适应,同时心理上也容易出现相应症状。如椎动脉型颈椎病,部分患者除了表现为反复性体位性眩晕外,经常会有心悸、心烦、头痛、失眠等症,虽经中医治疗有效,但在情绪受影响时症状又再度出现。郭师强调对于该类型患者除了针对其躯体疾病进行治疗外,应加强其心理调节,同时让该类患者家属也积极参加到患者心理辅导中,使之身心同治,获得最佳治疗疗效。
2.内外统一
人体内外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灵枢·揣外》篇说:“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是谓阴阳之极,天地之盖。”此言即揭示了人体内在外象之间的联系。金元医家朱丹溪据此发明“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一说(《丹溪心法·能合脉色可以万全》:“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者,当以观外乎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此说类似现代黑箱控制论的观点,即把人体看成一个密闭的黑箱,对于人体内的各种状况,无需打开黑箱去观察,而是凭借体外的表现来探求内部的变化。
郭师常要求学生要学会透过外在临床表现而知晓内在病变部位、性质。常有患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说郭师的眼睛就像CT一般,在没有借助于任何现代仪器检查条件下,仅通过四诊收集便准确判断出病因、病位,往往在仪器检查后能如其所言、如矢中的,这便是司外揣内的功夫。现在影像学检查十分普遍,郭师常说现代检查手段并非是西医的专利,同时也应属于为我中医所用,这些检查手段可以看作是我们的眼睛、耳朵功能的延伸,并为“司内揣外”打下基础。再如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CT或MRI检查得知存在有椎管狭窄的情况,便应考虑其是否存在间歇性跛行或鞍区麻木等症状,同时在治疗时做出相应处置,或是告知患者如何进行自我功能锻炼,以防止椎管狭窄症的出现。
此外,郭师要求我们不要只重视局部的症状,要从整体去看待一个疾病。例如腰源性膝痛,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膝关节疼痛为主,而腰部症状轻微或鲜见,但在查体时通常可在腰部找到一个阳性反应点,刺激该点时可引出膝关节疼痛症状。如果只重视局部病变而忽略了整体,势必容易出现漏诊的发生。又如个别较肥胖的患者,当其膝关节或踝关节发生损伤时,如未能及时处治,数日后往往会出现该侧髋关节或腰部疼痛现象,究其原因多因生物力线发生改变使得相邻关节过度代偿用力,而出现症状。如不只看到患者局部表现,而从其整体考虑,仅予以制动或辅以护具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其次,郭师也告诫我们要学会判断内外的不一致性。再如腰腿疼痛的患者,现今CT、MRI检查十分便利、快捷,其在中老年患者检查时多数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但并非每个患者均是由于椎间盘病变所导致的腰腿疼痛,其中有因为慢性腰背筋膜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所引起的腰及大腿前外侧胀痛者,也有因梨状肌综合征所引起的臀部及下肢症状合并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炎者。如果一味只考虑影像诊断,那么势必在治疗上会发生偏差而出现罔效之果。
3.整体施治
郭师强调“在筋伤疾病治疗中应考虑整体施治原则,切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俗话说“一脉不和,周身不遂”,人体各脏腑、经络、肢节、肌肤均相互联系,一旦某部位发生疾病,会出现相应脏器、经络等发生病理变化,单单从局部施治可能疗效并不十分理想,而需要从整体出发,面面俱到,方能更迅速改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