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砭木疗法是一项源自中医传统、经过创新发展的非药物疗法。其形成和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郭氏筋伤名家,“蜀中女名医”郭贞卿医师。郭贞卿医师(1892-1983),四川梓潼县人,求学于成都国医学院,受教于李斯炽、邓绍先等名医,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在针灸、推拿及外用药物领域造诣深厚。晚年时期,由于体力渐衰,她在运用指针推拿时感到力不从心,便回顾古人刺摩砭石之术,开始尝试使用鹅卵石及木材加工成不同形态的工具,以施术于人体的不同部位,创立了砭木疗法。
郭氏筋伤第六代传承人郭剑华主任在继承前辈医术精髓的基础上,自1985年起致力于对砭木疗法进行系统性的深入研究。他广泛查阅古今医学典籍,融合现代医学理论,对砭木疗法的作用机制、基本原则、基本手法、操作技巧、治疗方法及分部施术原则等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索与创新,极大地丰富了砭木疗法的理论体系,拓宽了其治疗范围,并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使古老的砭石治疗技术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郭氏砭木疗法的工具选用质地坚硬、色泽光润且易于加工的天然优质木材,如黄杨木、桦木及梨木等,制作成蛋式、十字架式、棒式、滾式(含小滾、分滾、分刺滾、刺滾等)、槌式(分大头、小头)以及熨式等多种形状的治疗工具。这些工具不仅秉承了中医的传统特色,而且设计新颖,工艺精湛,外观美观大方,不仅可供医者用于治疗疾病,还便于患者自我保健,甚至在家庭环境中也可实现成员间的相互施术。
在手法上,郭氏砭木疗法涵盖了推、按、摩、滾、擦、击、拨、搓、揉、点、振、抹、拿、剁、熨、刮、击等一系列常用手法,并形成了疏皮法、震肉法、剔筋法、点穴法、通经法、温熨法以及分部位施术法等多种治法,每种治法下又细分出若干小治法,形成了完整且系统的治疗体系。
郭氏砭木疗法具备平衡阴阳、调整脏腑、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疏通经络、通利关节、强筋壮骨、镇静止痛、消除疲劳、保健康复以及调神养生等多重效用。其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对人体神经、循环、消化、泌尿、免疫、内分泌、运动等系统及镇痛机制的全面影响上。
1.神经系统:砭木疗法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显著,能够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压力,增强神经系统的稳定性。
2.循环系统:砭木治疗能够扩张血管,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肌供氧,加强心脏功能,调节血压,对循环系统具有显著的双向调节作用。
3.消化系统 :通过刺激中脘、脾俞、胃俞等穴位,砭木疗法能够增强胃肠道平滑肌的张力、弹力及收缩能力,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加速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4.泌尿系统:砭木疗法在调节膀胱张力和括约肌功能方面表现出独特优势,能有效治疗小儿遗尿症,缓解尿潴留症状。
5.运动系统:针对软组织损伤引发的运动系统疾病,砭木疗法能够改善肌肉的营养代谢状况,促进损伤修复,缓解疼痛。
此外,郭氏砭木疗法在防病治病及保健康复方面展现出广泛的应用范围和价值。它不仅能够治疗外感疾病,还能有效应对肢体关节经络的病变,同时调节内脏气血阴阳的失衡状态,从而治疗内伤等病症。在临床上,该疗法已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颈椎病等多种慢性劳损性疾病,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工具体系的完善性:郭氏砭木疗法涵盖了多种形态各异的工具,如刀砭木、曲尺砭木、夹砭木等,这些工具各具特色,功效显著。
方法的独特性与创新性:该疗法在继承指针、拍打、刮痧、推拿等常用手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归纳出疏皮、震肉、剔筋、点穴、通经等治则,并据此衍生出独特的治疗方法。
应用范围的广泛性:砭木疗法不仅适用于患者,还适用于残疾人、老年人以及健康人群,可通过自我操作或相互施术来体验其益处。
郭氏砭木疗法是一项蕴含深厚中医理论知识、具备独特治疗手段的非药物疗法。其形成和发展历经多位医师的辛勤探索和创新,形成了完整且系统的治疗体系。该疗法在防病治病及保健康复方面展现出广泛的应用范围和显著的治疗效果,为中医非药物疗法增添了新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推广潜力。